孙之獬:第一个主动剃发的明朝官员,死后300年还被鞭尸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之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中国,民族之间的互相奴役是全方位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投..
明朝后期,朝廷面临一个严峻危机,甚至直接危及到了大明江山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让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都头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原来朝廷眼中不值一提的女真部落,不知何时已经从一个低眉顺眼的恭顺奴仆,变成了张牙舞爪的猛兽,甚至屡次在辽东挑起战端,攻州打县,已成明朝一大劲敌。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若敢来侵犯,我大明有数十万边关将士严阵以待,有何惧哉。要命的是,曾经威震四方扬威异域的大明朝王者之师,竟然不是满洲八旗的对手,屡战屡败,再战再败。从萨尔浒之战,再到松锦之战,26年间,无论明清双方战事规模大小,明朝毫无例外都是一边倒的败局。甚至对明朝而言,只要能守住城池不被攻克,就算“大捷”了,值得普天同庆。至于主动出击,与八旗军野战对决,简直就是自杀行为。
问题出在哪里?明朝兵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清朝兵?双方战斗力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答案其实很简单,明朝军兵缺了1件东西。这件东西就是军饷。明朝末期,实行的是募兵制,大致相当于今天国外的雇佣兵。每个士卒都是专职从军,本人乃至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基本都靠朝廷的饷银。
明朝后期,随着战事频仍,规模扩大,饷银逐年水涨船高,普通军兵平均每年可领到18两的饷银。到后期甚至高至每年二三十两。这么一笔银子,在当时已不算很小数目,足以应付日常开销。问题是,这只是个账面数字。由于连年天灾,连年用兵,朝廷赋税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大,户部库银长年入不敷出,很难保证按时足额发放饷银。于是军兵欠饷成为常态。
即使是号称第一边防要塞的宁远前线,军兵们的饷银也照欠不误。1628年,宁远军兵因为朝廷4个月拖欠饷银,甚至闹出了宁远哗变这样的大事。皇帝不差饿兵,长期拖欠饷银,不但士卒战斗积极性无法保证,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战斗力从何说起。崇祯十年,名将卢象升为此忧虑不已,把军兵欠饷的恶果专门上报给崇祯,以求朝廷重视。
卢象升在奏疏中说,他在检阅军兵时亲见,时值隆冬,北风刺骨,列队而战的军兵们,穿单衣的,连长裤都没有的,鞋袜俱无的,比比皆是。虽然也手拿刀枪成排列阵,但却毫无生机。站立时间稍久,就有瘦弱者因冻僵而晕倒。甚至有一名陪同检阅的将官,因衣衫单薄,冻僵落马。还有很多士卒甚至拿刀枪到典当铺换钱。因此请求朝廷尽快解决欠饷问题,不然根本无法作战。
另一名大臣杨嗣昌,也注意到此问题。他在奏疏中说,他见到某巡抚的卫队中,有很多士兵,骨瘦如柴,破衣烂衫,盔甲全无。手中的火铳,连弹药都没有。经他询问,说是已经欠饷5个月了,这还是巡抚的卫队,境况还不算最坏的。杨嗣昌征战多地,见到都是如此,“兵将不堪,大抵南北皆同”。对此表示了深切的忧虑。然而崇祯也是两手空空变不出钱来,只有听天由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之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中国,民族之间的互相奴役是全方位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投..
自苏秦张仪靠一张嘴让战国的土逼们见识到语言的威力后,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虽然后来纵横之术和其他诸子百家消亡于历史,但是其思想却一直流传下来,在大明朝就有..
张氏宗亲会在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城的罗浮药业工地迁祖坟时,发现祖坟竟然是一座“官墓”,张氏宗亲会已经向当地政府报告并联系文物部门,申请保护。墓碑文记载是明朝成..
说到明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虽说古代科技与经济条件落后,但“上班挣钱”这事儿,距离古人的生活并不遥远。比如看看明王朝的世情百态,就知古代的“上班族”..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山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得到陆炳..
明朝后期,朝廷面临一个严峻危机,甚至直接危及到了大明江山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让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都头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原来朝廷眼中不值一提的女真..
明朝官员,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明代官员的穷,大约是历史上最为出名的。 穷到什么程度呢?首辅李东阳,冬天烧不起煤;..
说到反腐败,这不仅现代最大的难题,而且也是古代最大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大概都出台各种规定,防止各级官员陷入腐败泥潭。纵观历朝历代的反腐败的招数,大..
你们知道陈镐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明朝正德年间的布政使陈镐非常有能力,也很有才华,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都没的说。但此人有个坏习惯,就是好..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古代当官,做到三品大员,却会穷的叮当响,工资还不够全家的开销用度,你一定会觉得荒谬可笑吧。但在明朝,这可是真事儿。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