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微服出访时,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每当一提起朱元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如今想识别一个人的身份,只需身份证即可,不仅集成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籍贯,还有照片,可是在古代,信息技术没有这么发达,别说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就连画像技术还要看画师的画工是否精湛。

  那么,来往的商客,异地赴任的官员,微服出巡的皇帝又该如何证明自己呢?

  皇帝富有四海,帝国疆土万里,保不齐哪个皇帝想出去透透风,查看风土人情,他又如何又如何证明自己?

1595295560442607.png

  其实皇帝出巡不是小事,自秦始皇扫荡六国后,就不断巡幸天下,直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一次都花费颇巨,甚至隋炀帝为了在南方寻欢导致亡国的例子也不鲜见,这种情况下皇帝显然不需要像普天下的人证明自己是皇帝。可有时皇帝心血来潮想微服私访,就有必要了,搞不好在地方碰上麻烦,地方官又不认得自己,就会大大的不便。

  据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说的就是秦始皇曾微服私访,当时还曾经来到首都咸阳,私下查探民情,身边只带着几个随从,可能当时一不小心露了富,结果遭到盗贼尾随,不过大内高手可不好惹,直接击杀了盗贼,保住了皇帝,那次算是有惊无险,没有亮明身份,也没闹出什么麻烦。

  其实如果皇帝有想走访的需要,也会令身边人准备好御用的印章,玉玺或者腰牌等等证明文件。这些物件在古代绝无仿制的可能,普通人别说仿造,就连见都没见过。如果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诛九族的谋逆大罪,地方官大多也没机会直见龙颜。

  在隋朝以前,官员的任命都是其他高官推举,而科举兴起之后才有这殿试的环节,候补官员即便有机会见皇帝一面,也得站得远远的,匍匐在地不能抬头,看见了也未必有印象,所以如果皇帝私下走访民情,这些随身的证明文件就非常重要了。

image.png

  当然,除此之外皇帝出宫即便不愿暴露身份,也可以拿出其他证明文件。例如路引,明朝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百姓远离居住地就必须找到当地官府开具证明文件,这就叫路引。说白了就是类似离乡证明和通关文牒一类的东西,''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这种证明文件直到清朝时仍作保留,如果是更早一些的帝王,也可以携带虎符,虎符是将领在外领兵的证明文件,一半给带兵的将领,剩下一半则在皇帝手中,而官员如果外出也有自己的随身信物。

  唐朝时鱼符是官员用于证明的信物,到了清朝,外出办差的公务员会携带腰牌作为通行证,古代僧人卖出也有官府发给的度牒,上面记录着出家的时间等信息,“僧尼依前令两街功德收管,不要更隶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所以皇帝想出宫,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完全可以携带这些信物伪装身份,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证明。

  不过九五至尊离开皇宫可不是小事,一般情况下皇帝不愿意冒风险,虽然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比起江山万万年,体察民间疾苦实在算不得什么,皇帝一旦离开宝座,风声透露出去,在政敌环伺的朝堂就像绵羊丢进了狼群,想早点接班的皇子,到早些年落选的王储,还有一些地方豪,强搞不好就会闹出大事情,所以皇帝大多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皇宫,如今拍的大多数清宫剧动不动就康熙微服私访,大多都是后人附会罢了。

1595295588558889.png

  在明朝以前,政务可以由宰相处理,皇帝大可不必操心,只需要负责大政方针,国家战略,到了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自己大权独揽,后来的子孙有样学样,就更没机会亲自到民间玩一玩儿。高度的君主专制让皇帝24小时被拍在龙案上,一刻不得闲,清朝的皇帝更是勤政,皇子们从生下来便天天读书,好不容易熬出头,坐上了龙椅,每天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隔几天的朝会,还有后宫诸多佳丽,哪有时间跑到民间与民同乐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