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在滇西阿昌族地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新婚夫妇,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娘家拜年的“吃春客”活动。此后,新媳妇将要与新郎官结伴从娘家返回夫家。清晨,娘家人要隆重的置办酒席,款待家族亲戚、亲朋好友,欢送新人。春客开始时,叫吃窜客;结束时候,叫吃辞客。

    家族及娘家人的窜客、辞客,会像办婚礼一样,亲朋云集。会置办一些礼物钱财,送给新人。娘家人送给儿女的小鸡子一对、小猪仔一对,岳父母支持信任新人,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安家立业,叫他们带回夫家去,好好过日子。

    出门前,一对新人,在堂前磕头、跪拜父母、岳父母,家族长辈则教育新人回去后,要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因此,元宵节的乡村,到处都是走亲戚的新人。

    他们依依不舍地跪拜亲情故土,难舍难分的告别恩情亲人,眼泪汪汪地回家,恋恋不舍的挥手别离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年,回归乡村生活,开始艰难的成家立业,开始乡村忙碌的春耕生产!

3.jpeg

  滇西阿昌族,春节开始竖立的秋千,点燃的春灯,红红火火,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元宵中,拆秋,封灯,热热闹闹的年事活动结束了。

    到城市做工人的要回城上工,在乡村就学的学生要返校上学,在农村的广大农民要备耕播种。乡村的布谷鸟,在枝头催叫春耕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里开始耕耘!在万象更新的春回大地中,开始春天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传统文化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

      阿昌族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现在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上。阿昌族没有文字,长期以来,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保留下了大量史诗、故事、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
  •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 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在滇西阿昌族地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新婚夫妇,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娘家拜年的“吃春客”活动。此后,新媳妇将要与新郎官结伴从娘家返回夫家。清晨,娘..

    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 阿昌族习俗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

      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婚俗  晚上串门  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

    阿昌族习俗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
  • 阿昌族音乐 阿昌族民歌有多少种类

      每逢节日都有歌舞等娱乐活动。劳动时,走路时,山上田边,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悦耳的歌声。阿昌族民歌善于以物拟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调悠扬,在不同的场合,用..

    阿昌族音乐 阿昌族民歌有多少种类
  • 阿昌族服饰啥样?阿昌族服饰简介

      腊撒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

    阿昌族服饰啥样?阿昌族服饰简介
  • 阿昌族男女是怎样认识的?又是怎样相爱的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泼水节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来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并尽情欢歌。太阳落山,摆场上的青年开始回家,要是小伙子看..

    阿昌族男女是怎样认识的?又是怎样相爱的
  •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

      云南陇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区。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房屋排列整齐、集中,寨内巷道中间皆铺石板,方便雨天时行路。进出村寨皆有带门廊、石凳的寨门,以便行人纳..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
  • 阿昌族婚礼中有趣的饮食文化是啥

      阿昌族的饮食文化,我们不得不从阿昌族独特而又有趣的结婚仪式结束时说起。结婚仪式结束,男方的客人快来时,新娘到半路迎接,到离家一公里处,众客人坐下不走了。新..

    阿昌族婚礼中有趣的饮食文化是啥
  • 阿昌族饮食 阿昌族有何饮食文化

      分布在云南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是阿昌族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全国仅有的曩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陇川户撒3个阿昌族乡,占全国3个阿昌族乡人口的66%,人们都..

    阿昌族饮食 阿昌族有何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