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当太子的朱见深,揭秘其坎坷经历
明宪宗朱见深的经历,可谓是曲折离奇,百转千回,他两当太子,历经万般劫难,终于登上皇位,在他统治下的大明,暴乱四起,奸佞横行,而他本人却性格温和,明辨是非,..
明宪宗朱见深的经历,可谓是曲折离奇,百转千回,他两当太子,历经万般劫难,终于登上皇位,在他统治下的大明,暴乱四起,奸佞横行,而他本人却性格温和,明辨是非,重情重义。这是一个矛盾的年代,朱见深更是一个矛盾的人。
景泰元年(1450年),受尽屈辱的英宗皇帝大难不死,被也先送回北京,这时的朱祁钰已经在众大臣的拥戴下做了将近一年的皇帝,年号也改为景泰。古语云“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要遵循这个规律,必须只能有一个皇帝存在,而现在大明朝面临的问题,就是这种局面有可能会被打破。
朱祁钰当皇帝又不是学习雷锋做好事来的,于谦也认为:“大位已定,孰敢有议。”于是英宗皇帝回来后,便将太子朱见深关进了南宫囚禁起来。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有了自己的皇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一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决定发动宫变,再次迎英宗登基。果不其然,宫变很简单就成功,英宗皇帝再次登上大位,史称“夺门之变”。朱见深再次被册立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二十六,朱见深登基是为明宪宗。
朱见深在其主政期间,大致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初临丹墀,亲贤臣,远小人,平内乱。
刚登基的朱见深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为保政局的和平过渡,任用贤臣。他任用李贤、陈文、彭时等具有宰相风度的贤臣,更把英宗朝被罢官的商辂请回朝中任了首辅大臣,“进贤而退不肖”,在他们的辅政下,提拔了一大批正直,刚毅的忠贞之臣,施仁政,平冤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不避讳父亲的决定,把于谦的冤狱给予平反,此事做得深得人心。他在随后更是革斥了四千多名冒“夺门”之功的投机者,朝中风气随之大变。
远小人,绝党争于隐患之中。典玺太监王纶是太子潜邸最为信任的内官,朱见深即位之前,便开始嚣张跋扈,公然索贿卖官,围绕在此人身边,聚集起大量阿谀奉承之徒,慢慢有了党争的局势,鉴于此,朱见深依照李贤德建议,“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杜绝了朝中党争隐患。
平内乱,平定荆襄,犁庭扫穴以安天下。成化元年(1465年),南方大旱,荆襄之地流民不堪原来英宗皇帝沉重的徭役赋税之苦,起兵造反。朱见深命湖广总督李震为总兵官,率军征讨,经过一年的时间,平定叛乱,朱见深只惩首恶,其余皆被遣散,并下令免去该地区徭役赋税。成化三年(1467年),建州女真频频侵犯大明,朱见深果断派出总兵官赵辅为帅征讨女真,犁庭扫穴,几乎将女真人一扫而空。
所以在即位前期,施政得当,平定于谦冤狱,恢复代宗帝号等,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之其父英宗,要强上不少。
执政中后期,宠信万妃,重用汪直,设立西厂,迷信僧道,则被后人所诟病。
宠信万妃。土木堡之变后,年仅五岁的朱见深成了没人敢搭理的危险人物,孙太后放心不下,便把身边宫女万贞儿派到他身边伺候,就这样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一直是这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这就慢慢的在朱见深的心里万贞儿成为母亲、姐姐、情人甚至妻子的多重角色。
朱见深登基后,因为万贞儿废掉吴皇后,贬斥王皇后,引得后宫不宁,宫中太监更是全部投身在其门下,借机到民间搜刮采办,苛扰百姓,形成了很大势力,一些各省的镇守中官因万贞儿的原因,甚至位居总督、总兵官之上插手朝政,祸害朝纲。朱见深对此时有耳闻,但毫不在意。
更让朝臣愤怒的是,由于万贵妃横行六宫,朱见深登基多年竟无一子,内阁大臣彭时指出:“万贵妃已逾生育之龄,不可专宠,望陛下分宠于众妃”,要不是宫女纪氏悄悄生下皇子朱佑樘,恐怕朱见深就要绝嗣,如此动摇国本之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史书中对朱见深专宠万妃评价甚低,一是因为不合礼制,二是因为动摇国本,三是因为后宫干政。
重用汪直,建立西厂。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个叫李子龙的人被太监私放入宫,欲图谋不轨。此事事发后,朱见深为安全期间,设立西厂特务组织,并任用万贵妃身边太监汪直为厂督。
在朱见深的支持下,汪直的地位日益稳固,其领导下的西厂驾临锦衣卫与东厂之上不说,更重要的是,汪直掌控了内廷的司礼监和御马监。此后结党营私,大兴冤狱,诬告忠良,政治气氛极为紧张,就连商辂也受不了,挂职而去。
幸好的是朱见深虽然有些糊涂,但不至于糊涂到家,成化十八年(1484年),他终于意识到西厂的危害和汪直的无法无天,再加上万贵妃与万通的打压,于是对西厂进行了撤销。而汪直为被贬往南京,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古至今宠信宦官者,无不是亡国之君,因而后世对朱见深宠信汪直,多有贬低,这也成了被文人攻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迷信僧道,无心理政。在万贵妃的影响下,朱见深对炼丹又开始感了兴趣,一来为了求长生长寿,二为了房中术的享乐。他在西市耗费数十万两白银兴建大永昌寺,用来供奉一个叫继晓的僧人,另外在宫中多处设立斋坛,用以炼丹,花费不知凡几。
更有花样的是,他任用了若干人为官,其中大多数是江湖术士、和尚道士、优伶、工匠等,全部是皇帝直选干部,美其名曰“传奉官”,这样的官员人数竟然达到三千人之众。
明宪宗朱见深的经历,可谓是曲折离奇,百转千回,他两当太子,历经万般劫难,终于登上皇位,在他统治下的大明,暴乱四起,奸佞横行,而他本人却性格温和,明辨是非,重情重义。这是一个矛盾的年代,朱见深更是一个矛盾的人。
景泰元年(1450年),受尽屈辱的英宗皇帝大难不死,被也先送回北京,这时的朱祁钰已经在众大臣的拥戴下做了将近一年的皇帝,年号也改为景泰。古语云“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要遵循这个规律,必须只能有一个皇帝存在,而现在大明朝面临的问题,就是这种局面有可能会被打破。
朱祁钰当皇帝又不是学习雷锋做好事来的,于谦也认为:“大位已定,孰敢有议。”于是英宗皇帝回来后,便将太子朱见深关进了南宫囚禁起来。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有了自己的皇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一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决定发动宫变,再次迎英宗登基。果不其然,宫变很简单就成功,英宗皇帝再次登上大位,史称“夺门之变”。朱见深再次被册立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二十六,朱见深登基是为明宪宗。
朱见深在其主政期间,大致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初临丹墀,亲贤臣,远小人,平内乱。
刚登基的朱见深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为保政局的和平过渡,任用贤臣。他任用李贤、陈文、彭时等具有宰相风度的贤臣,更把英宗朝被罢官的商辂请回朝中任了首辅大臣,“进贤而退不肖”,在他们的辅政下,提拔了一大批正直,刚毅的忠贞之臣,施仁政,平冤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不避讳父亲的决定,把于谦的冤狱给予平反,此事做得深得人心。他在随后更是革斥了四千多名冒“夺门”之功的投机者,朝中风气随之大变。
远小人,绝党争于隐患之中。典玺太监王纶是太子潜邸最为信任的内官,朱见深即位之前,便开始嚣张跋扈,公然索贿卖官,围绕在此人身边,聚集起大量阿谀奉承之徒,慢慢有了党争的局势,鉴于此,朱见深依照李贤德建议,“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杜绝了朝中党争隐患。
平内乱,平定荆襄,犁庭扫穴以安天下。成化元年(1465年),南方大旱,荆襄之地流民不堪原来英宗皇帝沉重的徭役赋税之苦,起兵造反。朱见深命湖广总督李震为总兵官,率军征讨,经过一年的时间,平定叛乱,朱见深只惩首恶,其余皆被遣散,并下令免去该地区徭役赋税。成化三年(1467年),建州女真频频侵犯大明,朱见深果断派出总兵官赵辅为帅征讨女真,犁庭扫穴,几乎将女真人一扫而空。
所以在即位前期,施政得当,平定于谦冤狱,恢复代宗帝号等,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之其父英宗,要强上不少。
执政中后期,宠信万妃,重用汪直,设立西厂,迷信僧道,则被后人所诟病。
宠信万妃。土木堡之变后,年仅五岁的朱见深成了没人敢搭理的危险人物,孙太后放心不下,便把身边宫女万贞儿派到他身边伺候,就这样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一直是这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这就慢慢的在朱见深的心里万贞儿成为母亲、姐姐、情人甚至妻子的多重角色。
朱见深登基后,因为万贞儿废掉吴皇后,贬斥王皇后,引得后宫不宁,宫中太监更是全部投身在其门下,借机到民间搜刮采办,苛扰百姓,形成了很大势力,一些各省的镇守中官因万贞儿的原因,甚至位居总督、总兵官之上插手朝政,祸害朝纲。朱见深对此时有耳闻,但毫不在意。
更让朝臣愤怒的是,由于万贵妃横行六宫,朱见深登基多年竟无一子,内阁大臣彭时指出:“万贵妃已逾生育之龄,不可专宠,望陛下分宠于众妃”,要不是宫女纪氏悄悄生下皇子朱佑樘,恐怕朱见深就要绝嗣,如此动摇国本之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史书中对朱见深专宠万妃评价甚低,一是因为不合礼制,二是因为动摇国本,三是因为后宫干政。
重用汪直,建立西厂。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个叫李子龙的人被太监私放入宫,欲图谋不轨。此事事发后,朱见深为安全期间,设立西厂特务组织,并任用万贵妃身边太监汪直为厂督。
在朱见深的支持下,汪直的地位日益稳固,其领导下的西厂驾临锦衣卫与东厂之上不说,更重要的是,汪直掌控了内廷的司礼监和御马监。此后结党营私,大兴冤狱,诬告忠良,政治气氛极为紧张,就连商辂也受不了,挂职而去。
幸好的是朱见深虽然有些糊涂,但不至于糊涂到家,成化十八年(1484年),他终于意识到西厂的危害和汪直的无法无天,再加上万贵妃与万通的打压,于是对西厂进行了撤销。而汪直为被贬往南京,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古至今宠信宦官者,无不是亡国之君,因而后世对朱见深宠信汪直,多有贬低,这也成了被文人攻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迷信僧道,无心理政。在万贵妃的影响下,朱见深对炼丹又开始感了兴趣,一来为了求长生长寿,二为了房中术的享乐。他在西市耗费数十万两白银兴建大永昌寺,用来供奉一个叫继晓的僧人,另外在宫中多处设立斋坛,用以炼丹,花费不知凡几。
更有花样的是,他任用了若干人为官,其中大多数是江湖术士、和尚道士、优伶、工匠等,全部是皇帝直选干部,美其名曰“传奉官”,这样的官员人数竟然达到三千人之众。
由于长期迷信炼丹长生,无暇顾及朝政,给群臣来了不好的风气,大臣们也就得过且过,将就的混日子,据记载成化十六年(1480年)五月二十日大朝会,缺席者竟达到六百多人,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见深也一向是“姑宥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才会出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囧境。
鉴于此,史书对朱见深的评价十分差,甚至列入了昏君之列。但本人却认为,朱见深在当政期间,政局还算稳定,有乱子但没大乱子,宠小人但对大臣也算宽厚,这一切都与朱见深的性格大有关系。这个皇帝从里到外透着随和与宽厚,在任何史书中,也只对其错误作出夸大之说,从无一人说过朱见深人品的不是。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他的一生最爱万贵妃暴病身亡,他随后忧思成疾,同年八月因病不治而亡。观其一生,既不处罚贪污钱财的奸臣,也不责骂顶撞他的大臣,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无疑是种悲剧,可见朱见深一生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人。
由于长期迷信炼丹长生,无暇顾及朝政,给群臣来了不好的风气,大臣们也就得过且过,将就的混日子,据记载成化十六年(1480年)五月二十日大朝会,缺席者竟达到六百多人,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见深也一向是“姑宥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才会出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囧境。
鉴于此,史书对朱见深的评价十分差,甚至列入了昏君之列。但本人却认为,朱见深在当政期间,政局还算稳定,有乱子但没大乱子,宠小人但对大臣也算宽厚,这一切都与朱见深的性格大有关系。这个皇帝从里到外透着随和与宽厚,在任何史书中,也只对其错误作出夸大之说,从无一人说过朱见深人品的不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宪宗朱见深的经历,可谓是曲折离奇,百转千回,他两当太子,历经万般劫难,终于登上皇位,在他统治下的大明,暴乱四起,奸佞横行,而他本人却性格温和,明辨是非,..
说到朱祁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明朝的历史上,朱祁镇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皇帝,因为他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