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却依然遏制不了贪污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明朝在古代朝代中可以说是对贪官整饬最严酷的朝代了,朱元璋从元朝的黑暗统治中一步步走来,从平民,到和尚,再到起义军,他看到了太多的因官员昏庸无能、贪污腐败导致百姓家破身亡、穷困潦倒。所以自他当上皇帝后,他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想了很多办法,其中设立锦衣卫便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设为锦衣卫。组成人员一般是皇帝最亲信的武将,并且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也就是说锦衣卫是皇帝的直属机构,除了皇帝他们谁的都不听,并且他们的权利极大,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

image.png

  既然朱元璋对贪污腐败这么深恶痛绝,并设立锦衣卫及各种监察制度来进行反腐,为何明朝的贪官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甚至可以说是低到荒谬可笑的地步。朱元璋时期就规定朱元璋时期就规定了官员的薪酬,从最高的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到最低的从九品五石。此规定中将粮食作为俸禄单位,以及用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作为补充,这种俸禄方法一直用到了明朝灭亡。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俸禄是没问题的,连县令每个月都有七石米的俸禄。但是这是最开始,因为当时的首都在南京,江南鱼米之乡,交通便捷,粮食富足,每月工资发放的也及时。但是在将首都迁至北京后,北方的粮食就没那么富足了,需要从南方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导致粮食变得更加宝贵,光给明朝的各位大头头的不够,更别说下面的官员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到了朱棣时期,因为朝廷实在发不下去工资了,顶层的头头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官员的工资能变相发放。朝廷将外邦进贡和郑和下西洋带来的香料折成官员的工资发放下去。众官员捧着一手的香料面面相觑,有点懵,这东西又不能吃,卖又没人要,这还让不让人活?所以在之后官员们反对郑和下西洋,跟朝廷用香料抵工资有一定的关系。“月用之资不过十日”——天顺年间的内阁首辅李贤,一个月的薪酬只够用十天。

  还有更过分的,朝廷发放大明通行宝钞作为工资,大明通行宝钞是明朝发行的货币,因为政策不完善,导致大明通行宝钞一直在贬值,也就是通货膨胀。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到了“百贯宝钞不值数十文钱”的地步。而且这个宝钞的票幅面积是33.8*22厘米。官员们手里拿着这一大堆废纸一样的“巨款”去消费,卖东西的都不认这宝钞,估计也就在皇帝与官员之间流通了。

  人是不满足动物,尤其是有钱了还想更有钱,“千里做官只为财”、“纱帽下面无穷汉”这些理念一直成为朝廷上下为之奉行的人生准则。别的朝代不愁吃喝的官员都想着贪污,更别说明朝这些都为温饱发愁的官员了。每个官员都快饿绿眼了,还有什么两袖清风,费这么大劲考上官员不是来挨饿的,所以都绞尽脑汁的去增加灰色收入。

image.png

  再者,当时的制度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朱元璋亲手扶植起来的“亲信直辖监察员”——锦衣卫,严重掣肘和阻碍司法。此外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多个监察和司法部门并立,且明代审理判刑的程序繁多,拖时较长,难以有效科学合理和及时决策。还有,明代党争强烈,师生关系,裙带关系等等诸多“特殊关系”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入士的渠道,并以此为纽带结党营私,组成政治小团伙。而且极具明代特色的宦官政治也是导致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有不少出名的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在这些人当政时朝局乌烟瘴气,溜须拍马之风盛行,贿赂拉拢之事层出不穷,吏治败坏自在“情理之中”。

  但是确实有两袖清风的清官,比如弘治、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他的三个儿子死的早,他一直靠死工资度日,平时卖卖字画、写写诗文来补贴家用,到死的时候家里也没有一点积蓄,还是他的学生和朋友出钱给他办的葬礼。还有有名的清官——海瑞,死的时候更是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全靠朋友帮忙。

  当然,也有活的比较滋润的,比如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他坐拥地产二十多万亩,他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地主,在加上平时的收受贿赂、情面往来,他比以往的内阁首辅过得滋润的多。还有戚继光,作为抗倭英雄,戚家军在抗倭中立下的战功无数,另一名抗倭英雄俞大猷就过的没戚继光滋润,原因就是戚继光在当时会上下打点。

image.png

  之所以锦衣卫遏制不住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前文也说了锦衣卫负责监督之职是不错,但是只服从于皇帝,只认皇帝这个领导,他们也是打工的,皇帝下达什么命令,他们按照皇帝的意思去执行,哪怕皇帝下达了一个错误命令,就算这个命令错的离谱也没关系,锦衣卫照做就行了,毕竟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你不听话,皇帝是要斩你的。说的高大上一点,腐朽的封建制度下出现贪腐现象实属正常,但在那个社会了,似乎所有人都不会往这个方向想,更不会想着去推翻它。

  最后,古代的官员是什么阶层?是特权阶层,他们不用纳税,还有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缺少制约,想运用权力为自己谋点好处实在不是件难事,而且并非人人都是像海瑞那样的高风亮节、甘守清贫、一心为民的好官,那么多人十年苦读考个科举不就是为了进入这个特权阶层发家致富,难道都是奔着为人民谋幸福去的?

  锦衣卫?锦衣卫也是官员体系,只要别太过分,皇帝没发火指名道姓要谁好看,锦衣卫干嘛成心和那些官员过不去,树那么多敌,自己还混不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