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置锦衣卫干什么用?为什么清朝不需要?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锦衣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个人觉得是因为:一方面清朝的家族性质决定了其不需要锦衣卫这机构,另一方面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采用了更好的制度替代了锦衣卫这机构的功能。

  首先来看明朝为什么设置锦衣卫机构?

  在总头目胡惟庸的带领下,文官官僚集团密谋造反,朱元璋镇压了胡惟庸事件,在这之后,为了改变皇帝和官僚集团斗争中的不利局面,明太祖建立了锦衣卫,锦衣卫而是由皇帝的禁卫军所改组成的军事组织。锦衣卫卫的是皇帝,锦衣卫的敌人就是文官官僚集团。其实不管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皇帝政治上对抗官僚集团的工具及机构而已,性质都是一样的。

image.png

  第一:为什么说清朝的家族性质决定了不需要锦衣卫

  其实中国古代朝代按性质可以分为家天下和族天下两种。汉,唐,明是家天下的代表朝代,而元和清则是族天下的代表朝代,一个是一家姓氏的天下,一个是一个族氏的天下。

  家天下的朝代皇帝往往势单力薄,需要宦官集团及其领导下的特务机构来做政治上的支持。族天下的朝代皇帝,则有一个统治民族站在他身后,势力强大。这个统治民族站在社会权利最上层,把关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权力要处。皇帝只是统治民族的代表人物而已。

image.png

  拿清朝来说,天下既是爱新觉罗家的,也是所有八旗族子民的,是家族利益共同体。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同特点是,作为家天下的汉、唐、明有非常严重的宦官专权问题。而族天下的元和清则是宦官势历弱小,不足为患。根本原因在于后者宦官根本没有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可言,皇帝不需要依靠他们。

  第二,清朝有更好的制度替代了类似锦衣卫机构的功能

  因为清朝建立在明朝的灭亡废墟上,必定对明朝的弊政和不足之处做出一定的改革处理。

  首先看一下明朝的上行文书制度。明朝大臣给皇帝的奏折,要有通政司抄录,内阁转递,基本上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都能看到。皇帝能看到的奏折都是经过层层的官员审核通过才能看到的。皇帝要想探听点文官集团中的各种秘密事情,非常困难,只好成立专门的特务机构来做这事,一个锦衣卫还不够,后来又加上东厂西厂。

image.png

  清朝觉得明朝的上行文书过于麻烦,而且看不到基层的真正奏折意见,实行秘密奏折制度。从康熙开始,鼓励官员给皇帝上秘密奏折,勿需经过内阁等程序,而是直接与皇帝一对一交流。这样一来,各级官员之间谁也不知道别人跟皇上说了些什么。对于皇帝来说,这个制度使他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各地各部官场及政治情况,根本用不着再成立专门的特务机构了。

image.png

  同时清朝大兴文字狱制度,跟文字狱比起来,厂卫办事效率只能称为低效。厂卫想人定罪,虽然不走常规的刑部程序,还是需要一定的流程,必须需要人证物证,人证还可能打死也不招,物证也可能做得不细,给人留下把柄,导致想杀的人杀不了,想抓的人抓不到。所以说厂卫在清朝皇帝眼里只能是低效机构。

  文字狱实行就容易多了,把文官家里翻个底朝天,带字带画的东西都拿出来,按乾隆皇帝的思路来说,十个有八个都是大逆族诛的罪行,到时候想咋办就咋办。

  插一句话,其实锦衣卫在清朝存在了一年,后面改名銮衣卫,是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机构,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及其保管,保卫皇帝的工作,没有以前特务机构的性质了。

  总之,清代皇帝为什么取消了锦衣卫?一方面因为清朝与明朝的性质不同,另一方面,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教训,清朝采用了更好的制度取代了锦衣卫这机构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