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抓住唐僧为什么都想蒸着吃?见效快成本低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妖精抓住唐僧为什么都想蒸着吃,唐僧正确的吃法应该是什么样?

  《西游记》中从白骨精开始,吃一口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的传闻就一直在妖精界流传。在狮驼国中,大鹏金翅怪便说了唐僧肉的正确吃法“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换句话说,吃唐僧肉要有特定条件的,主要包括:

  1.唐僧不能被吓到,吓到了肉酸了就不好吃了;

  2.唐僧肉必须要在阴天才能吃;

  3.唐僧肉整个做,不能切碎了;

唐僧

网络配图

  4.唐僧肉要仔细慢慢吃,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肯定是不行的;

  当然,尽管大鹏精没说唐僧要“整个做”是如何烹饪的,但一般来说,把一个大件食材整体做了的烹饪手法无非是三个:烧烤、蒸、煮。但不论如何,大鹏精无疑是西游记里最优秀的美食家,在吃的方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不可谓不到位。只不过吴闲云将这解读为大鹏王吃过唐僧肉,甚至所有佛陀都吃过唐僧肉,就有点过分解读了。

  对其他地方的妖精来说,唐僧肉的烹饪方法就简单多了,“蒸”的稀烂是最平常的烹饪手法,比如同样在狮驼国,大鹏王的大哥狮子精抓到唐僧就说道:

  “小的们,着五个打水,七个刷锅,十个烧火,二十个抬出铁笼来,把那四个和尚蒸熟,我兄弟们受用,各散一块儿与小的们吃,也教他个个长生。”

  只不过狮子精实在不是做饭的材料,他认为猪八戒最难蒸,于是把猪八戒放在了蒸笼的最下层,这点甚至还遭到了孙悟空的花式嘲讽。

  为什么妖精们抓到唐僧之后都喜欢蒸着吃唐僧肉呢?

唐僧

网络配图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烹饪技法十分丰富,在距今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就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烧烤”,也就是炙烤的遗迹;在裴李岗文化以后,中国人发明了陶器,在齐家文化(公元4000年左右)出现时,以煮、蒸、炖等烹饪技法便已经发明出了;同齐家文化相同的,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油了,甚至到了汉朝,菜籽油、芝麻油、动物油各种油的出现,其实标志了中国人在世界烹饪史上技法的极高水平。

  然而,这些烹饪技法的出现都是针对古代贵族阶级的,比如根据故宫明清档案中记载:“皇帝每日用新粳米一升九合,老黄米三升六合,白面十二斤四两,老米面一斤,盆糖八两,蜂蜜八两,白糖两斤一两五钱,红豇豆一升,豆腐二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粳米面三斤,芝麻三合,江米面八两,豌豆六合,高丽江米三仓升,香油三斤十两,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醋五两,青酱二两,核桃仁四两,晒干枣十两,松仁二钱,狗奶子四两,麦子粉一斤,大黄米、小黄米各三合,鲜菜十五斤,做菜猪肉十五斤,猪油一斤,鸡、鸭各半只。”。”

  这些食物都是乾隆皇帝一天的伙食标准,当然乾隆皇帝并非是猪,但如此丰富的食材即便是试错,也可以让御厨产产生许多新的奇思妙想,从而丰富宫廷的烹饪技法。

  但到了民间,烹饪技法就落后多了,明朝诗人张方贤讲普通老百姓为什么会吃粥“一升可做两升用,两日堪作六日粮”。甚至到了灾荒年间,野菜、草根、树皮、观音土等各种“奇怪”的小吃都可以用来果腹。这样一来,在民间,烹饪的作料、原材料两稀缺的条件下,蒸、煮这样见效快、成本低的烹饪技法自然在民间能得到大规模的运用。

唐僧

网络配图

  这种状态反应在《西游记》中,妖精的生活其实并不富裕,以狮驼国为例,尽管我们看上去三位妖精称霸狮驼岭,将原本狮驼国的皇帝、大臣、百姓们全部吃掉,但缺乏细水长流的狮驼岭妖精们,我们看到他们甚至连“蒸”都用不到一起。

  而在《西游记》中出现的“蒸”字样的关键词,不论寻常百姓还是妖魔鬼怪,其实除了讲烹饪技巧的“或蒸或煮”一类的词汇,或者用“蒸”表达天气炎热之外,其他关于“蒸”对应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蒸饼”,也就是馒头,对肉的处理方式便是“蒸烂”,其他的就没有任何关键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