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俗学调查:黎族的钻木取火术至今还保留着吗?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都可以从舞蹈这个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现。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
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在黎族传统舞蹈中,所反映的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祈神求福、驱魔祛病、生产劳动、社交娱乐、婚恋生育、丰收节庆、英勇斗争等,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从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性质看,黎族传统舞蹈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和英勇斗争舞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
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种类 1949年前,黎族人民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反映在生产工具上亦如此,铁制工具品种很少,数量也很匮乏,种类“残缺不全”。不仅没有铁犁,甚..
九黎在远古时代是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今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带。或说大抵上古之时,江汉之区皆为黎境。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9个氏族,蚩尤是他们..
连续三千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宋朝以前,海南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200..
打柴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打柴舞的习俗在黎家人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
据《中国航海史》和《中国船谱》记述,筏和独木舟是船舶始祖。在黎族独木器具中,独木舟最为着名。早在数千年前,海南先民已经和独木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黎族传说..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
历史上,虽然黎族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但黎族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民族。为了发展生产和解决生活之需,黎族在古代就积极与周边的其它民族发生贸易关系,从而在聚居..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吉、凶、福、祸。所以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
在保亭槟榔园旅游景区,有一支黎族器乐演奏队,椰壳、牛角在他们手上都能奏出优美的旋律,还有更多乐器外地游客从来就没见过。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队,使这个景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