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风俗 藏族人民的磕长头是什么样的礼节
西藏作为藏教圣地,每年都有无数的圣徒前来朝圣,由此就衍生了另一个著名的习俗:磕长头。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风尘仆仆,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一步步来到了圣城拉萨,那里..
西藏作为藏教圣地,每年都有无数的圣徒前来朝圣,由此就衍生了另一个著名的习俗:磕长头。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风尘仆仆,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一步步来到了圣城拉萨,那里能找到这样的虔诚……
磕头
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为磕长头、磕短和磕响头三种。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
小编了解到,磕长头时两手合掌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
磕响头也是坚持就地磕头的一种方式,或于自家佛龛前,或于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地板、磐石被磨得光可照人。
磕长头,在藏传佛教地区是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会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教徒们与信徒们身前铺一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人民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还有一种是围绕着寺庙,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面向寺庙侧向行进磕头,亦是三步一磕,绕寺而行;或侧向寺庙,向前叩进,亦为三步一磕,口诵六字真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藏作为藏教圣地,每年都有无数的圣徒前来朝圣,由此就衍生了另一个著名的习俗:磕长头。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风尘仆仆,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一步步来到了圣城拉萨,那里..
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通到了清代,藏戏广泛普及到民间,其剧目、流派更加丰富..
“插青”是西藏珞巴民族独有的习俗。简单地说,就是在某个地方插上青树枝作为特殊的标志,以告诉外人某种信息。插青用的不一定完全是青树枝,也可能是竹子、草之类的东西..
不可忽视的藏族禁忌一、生活禁忌。指除特殊场合禁忌之外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禁忌。从社会角色、行为领域、人体、生存状态四个方面划分,基本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外..
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既然谈及藏族,就要了解藏族独特的民族风俗。让我们从饮食、服饰、礼仪、节日、禁忌等方面来感受一下卜别具特色的藏族风情。藏族的饮食习惯民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