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是谁?督师辽东时,他为什么会无功而返
= 大家好,说起孙承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以出色的才华高中进士,此后先后任职翰林院和充日讲官,礼部右侍郎等职务。由于操守..
= 大家好,说起孙承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以出色的才华高中进士,此后先后任职翰林院和充日讲官,礼部右侍郎等职务。由于操守极好,因此在其身后依旧被概括为“公为史官,不造请权要,不征逐游宴,厚自贵重。”既是赞美又是由衷钦佩,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样的操守恰恰为他日后出任辽东总督埋下伏笔,为什么?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好其身,最终将他排除在外,孤零零的难以运转前线的复杂局面。
在上任之初,孙承宗就是接替年迈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另外就是辽东局面告急,因此在资历和人望的推动下,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午处理内阁事务,下午处理部务。对此他颇为坦诚地向皇帝表示:“今天下事无一不难,而兵事更难。”此外他直指大明的痼疾已经出现“年来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战,而以文官指发……。”在长篇大论之后,他又指出,在熊廷弼被处死后,没有谁愿意出任这一位置,但是为了社稷,他表示自己愿意试一试。
事情源于不断的争吵之中,而孙承宗的任职,就是想要看一看下面吵的这样厉害到底是谁对。
此时王在晋是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但总督王象干认为就算能攻取广宁,但也不容易守住,还不如重守山海关防卫京都。于是王在晋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留四万人马去守。袁崇焕认为王在晋此举不是好的策略,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却认为不能凭主观猜测,于是孙承宗请求亲自前往辽东决断。因此,这种情况甚至成了大明的某种现象,遇到事情,无不争吵不休,在不断的争吵中丧失许多机会,把错的变成对的,把对的变成错的,此后这样的情况再度多次发生。
在完成“阅关”后,孙承宗回京向天启报告,并总结了四个方面,大体围绕如何守关和对付俘虏以及“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守辽人”,最终向天启朱由校提出了战守大略“为今之计,不尽洗天下之肺腑,不能起朝气,不尽改天下之观听,不能收残局,不尽破庸人之论,则中外之闻见不清。”简单说来就是提出要做好持久守卫的战略方针,避免“每岁养十数万坐食之人,事久变生,师老财匮。”就是避免这种不断输出造成的巨大浪费饷银,注重辽东自我造血功能。而后的几年里,在皮岛驻守的毛文龙显然也是受到这种诟病最终被袁崇焕擅自诛杀,这是后话。
不久天启在与他探讨时,认可他的想法,还夸赞他:“夫内安外攘,出将入相,尤鲜兼才。”并表示“安危之任,实惟一身。朕所依赖,亦惟卿一人。”由此开启了孙承宗全面掌握辽东局势的局面。孙承宗接到任命立即督师出关,此刻魏忠贤通过取悦客氏得到朱由校的信任,政务全都交给了魏忠贤。在任命孙承宗的时候,魏忠贤对孙承宗“平时表现”还算满意,并且给他拨付了许多钱款,“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
孙承宗却在出关后对魏忠贤“仅具杯茗而已,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这也为孙承宗罢职埋下伏笔。无论是谁,心底都不愿意与宦官过度来往,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一句话推测孙承宗与魏忠贤关系冷淡到这种地步,似乎也不可理解,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适用于二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权威资料,我们只能对此一笔带过。如果这些不算什么,但重要的是宦官却掌控大明,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深重灾难和矛盾,为后续的一些事件埋下伏笔。
然而随着大明宫中的宦官魏忠贤的权势越来越大,朱由校本人也成了他们的傀儡,躲在后宫专心做起木匠活。因此孙承宗对魏忠贤未能进行依附,最后成了魏忠贤等人的眼中钉,加之彼此倾轧的其他人物,都让孙承宗寸步难行。天启五年(1625)八月,在发生柳河之役失利后,最终导致阉党集团向其发难借口,弹劾孙承宗,由此导致孙承宗第一次被罢职回乡养病。但是具体细节又有许多语焉不详,所以这段历史的真相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至此,大明王朝因为这种内耗争错过了一次重要巩固后方的机会,也导致了孙承宗后续的人生悲剧。此后早前一切谋划和经营化为泡影,辽东局势也因此迅速恶化。不久,崇祯继位,袁崇焕受到重用,遗憾的是,却未能将孙承宗的战略推进下去,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大家好,说起孙承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以出色的才华高中进士,此后先后任职翰林院和充日讲官,礼部右侍郎等职务。由于操守..
孙承宗为什么要带着一家人殉国?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清军攻打大明的时候大肆攻占城池,虽然有些守将迫于清军的压力很快投降,但是也出现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孙承宗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崇祯十一年(1638年),满清兵向大明王朝的高阳城发动了进攻。 看到守城的士兵实在难以抵挡..
大家好,说起孙承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看到守城的士兵实在难以抵挡清军的攻势,卸职在家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不仅没有举家逃窜,反而勇敢地站了出来,亲..
熊廷弼为什么反对“以辽守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明末抗清战争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历史,期间相继出现过大量可歌可泣的历史..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孙承宗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于一个国家而言,有无数忠义之士前赴后继地为..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境内)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高中榜眼,..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末年,在抵抗清军入侵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敬的英雄人物,比如说孙承宗。..
孙承宗是怎么失去拯救大明的机会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努尔哈赤去世后,第八子皇太极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新的大汗。以年齿序..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孙承宗的故事。 明朝末年,北方女真部落崛起,努尔哈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