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中的十九路军起源:粤军第一师所部
第十九路军并不是教科书和宣传中所说的象草台兵、杂牌军似的,也不是受到排挤、被送前线的所谓异己,而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坚,中央军中的姣姣者,其前身原属于孙中山粤军..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十九路军。1931年5月,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桂系等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政府对峙,史称宁粤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将讨粤和剿共计划,悉行停缓”,并派人与粤方谈判。宁粤谈判中粤系为安全提出由粤籍人士陈铭枢担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1931年9月30日蒋介石通电同意,陈铭枢麾下的第十九路军遂由江西赣州(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停止“剿共”留驻在当地)调戍京沪地区,并于11月全部部署于京沪沿线。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军长,戴戟任京沪警备司令。全军下辖第60师,师长沈光汉,驻防苏州、常州一线;第61师,师长毛维寿,驻防南京、镇江一线;第78师,师长区寿年,驻防上海、吴淞、昆山、嘉定一线。全军共3万3千多人。
11月初,十九路军卫戍京沪后,在上海人民坚决抗日行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抗日决心是坚定的,但在组织上,实际上的准备很不充分。当时十九路军到沪不久,对敌情知之甚少,该军从自己获得的情报中判断出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才于1932年1月15日开始进行应战的军事部署,而此时距日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尚不足两周。
由于日军侵略形势的日趋严重,1932年1月23日,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错、戴戟主持下,于龙华召开了驻沪部队营级以上军官紧急军事会议,一致决心保卫上海,讨论和决定了一切必要的应变措施,并向全军各部发出了:“我军以守卫国土,克尽军人天职之目的,应严密备战。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的密令。1932年1月24日,蔡廷锴等到达苏州,又召集驻苏部队高级将领沈光汉等人举行紧急会议,传达和解释了23日发出的密令,驻军将领也一致拥护。但因国民政府力求妥协避免开战的命令,蒋蔡等最后同意遵令撤出上海,并令驻闸北的守军29日晨与宪兵第6团换防。因形势紧张,第78师156旅旅长命令闸北守军第6团继续保持警惕。28日晚11时,戴戟也下令防止日军趁中国换防之际占领闸北,命令各部进入阵地严密警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十九路军并不是教科书和宣传中所说的象草台兵、杂牌军似的,也不是受到排挤、被送前线的所谓异己,而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坚,中央军中的姣姣者,其前身原属于孙中山粤军..
一、开战前后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行占领。于..
积极的一面 1,促进了国内团结。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
两国参战军队及伤亡数字 日军约7.7万人: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中国军队5万人:十九路军;第五军(张治中)。 据..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
日军第一次增兵及失败 日军停战后,竭力增兵。日本海军省立即命令佐世保第二十六队驱逐舰4艘,由巡洋舰“龙田号”统率,于1月30日抵达上海并于黄浦码头登..
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行政院长的蒋介石就下令预防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 1931年12月,蒋介石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由孙科接组南京政..
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少将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团长张君嵩),当即予敌猛烈还击。..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十九路军。1931年5月,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桂系等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政府对峙,史称宁..
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同全体将士,敬谨致祭于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之灵曰: 呜呼! 蠢彼岛夷,狼子野心,陷我东北,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