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所以打不过辽国,除了宋朝衰弱还有什么原因?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公元939年,为了换取辽国对自己的支持,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即 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石敬瑭此举让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也给后面的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从辽军手中收复幽云十六州,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三代帝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直至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幽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来。那么,对于北宋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件事,宋太祖和宋太宗谁的责任更大呢?

  传统的史学界认为,宋太宗的责任更大。因为宋太宗连续组织的两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宋军再也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但也有的历史学者认为,宋太祖要为宋朝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负主要责任,到底该如何去看待这个事件呢?

  要想揭开这段历史的真相,我们就得从宋朝的主要对手——辽国开始说起。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印象中,汉军轻松碾压匈奴,唐军轻松碾压突厥,这成为了汉唐强大的最直接证据。而宋朝无法打败辽国,这成为了宋朝武力衰弱的直接证据。但如果我们以一个客观的角度仔细剖析辽国和匈奴、突厥之间的差别,我们就会发现,后周军队乃至宋军无法彻底战胜辽国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辽国的实力比匈奴、突厥要强很多。

  汉朝打匈奴的时候,匈奴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国家结构。其内部政治结构仍然处于较为松散的部落制阶段。相较于汉朝形成的国家常备军而言,缺少完整国家结构的匈奴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常备军。唐朝打突厥的时候,突厥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结构,其内部也没有成立完整意义的国家常备军。而唐军对突厥的打击,自然是典型的降维碾压式打击。

  和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立辽国的契丹民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了。契丹和匈奴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国家体制,而且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常备军。

  但辽国就不一样了。柴荣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候,辽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国家体制:在行政体系上,辽国拥有道府县三级的行政体系。辽国还建立了五京体制。更为重要的是,辽国模仿中原王朝,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机构,这一点是历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政权所无法比拟的。为了统治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辽国还采用了南北面官制度,在南面官以汉法统治汉人。到了辽世宗统治时期,辽国将南北面官正式合并,辽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辽国的战争动员机制也迅速完善起来。辽国设立南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其常备军在20万人到30万人之间。但如果爆发战争,辽国经过全面的战争动员,其最高能动员160万人的常备军参战。这种完善的常备军体制和战争动员能力,是匈奴和突厥想做而做不到的。

  在古代中原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决战中,幽云十六州沿线的长城防线始终是中原国家抗击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幽云十六州失守,中原地区就出现了巨大的战略真空。由于幽云十六州对于辽国屏障中原王朝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所以在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后,辽国是绝对不可能放弃幽云十六州。一旦中原王朝的大军踏入幽云十六州,辽军势必会集中重兵,与中原王朝展开血战。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让中原王朝的心里耿耿于怀。公元959年后,后周世宗柴荣率领大军北伐。在42天内,柴荣收复了三关三州17个县。随后,柴荣决心带领大军北伐幽云,但下级将领却阻止柴荣的做法。但柴荣依然不听,执意继续北上。幸好柴荣在继续北伐之前突然生病,否则柴荣的北伐会以失败而告终的机率极大。

  为何柴荣继续北伐会有可能失败呢?原因在于:辽国在公元951年就完成了中央集权化的统一,即便后周军队收复了幽云十六州的部分地区,辽军也会派出大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地。按照当时后周的军力,后周很难在幽云十六州长期站稳脚跟。

  更为重要的是,959年距离939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已经过了20年,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是否心向中原王朝还真的很难说。

  柴荣野心勃勃的收复幽云十六州功败垂成,宋太祖的考虑就实际了很多。刚开始,赵匡胤也想用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为此,赵匡胤还率领宋军进行了两次北伐。然而,宋军刚攻打北汉,辽国就派出大军南下救援北汉,赵匡胤只能率领大军撤退。随后,宋军又在赵匡胤的组织下展开第二次北伐,这次北伐,宋军占领有利地形和辽军展开恶战,但由于宋军伤亡惨重,赵匡胤只能率领宋军撤退。

  两次北伐的失败让赵匡胤深知:辽国并非一个能轻易战胜的对手。在打消军事手段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设想后,赵匡胤就决定用赎买的办法收回幽云十六州。赵匡胤在平定诸国后,将各国的财物放置在一个专门的仓库里保存起来。赵匡胤打算攒够500万缗钱,就从辽国手里买幽云十六州。如果买不回来,就率军继续北上开打。

  那么,赵匡胤的设想到底可行吗?很显然,不可行。我们在前面提到了,辽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辽国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幽云十六州。宋军在军事上都没法收复幽云十六州,还能通过钱买回来?宋朝给多少钱,辽国都不会卖。赵匡胤买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有些不切合实际。

image.png

  宋太宗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宋太宗决定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说实话,宋太宗收复领土的壮志是值得肯定的,宋太宗也是宋朝皇帝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但是,由于辽军的军力过于强大,再加上宋朝监军制度的束缚,宋军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两次北伐的失败让宋太宗彻底清醒——要想彻底打败辽军,除非辽国自己走向衰落。

  因此,在两次北伐失败后,赵光义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修建了水长城,成功顶住了辽军南下。

image.png

  从客观的历史看,宋军两次北伐惨败,宋太宗负有一定的责任。但退一步讲,即便赵光义没有犯任何错误,成功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部分土地,辽军也会动员百万大军南下吃掉劳师远征的宋军。宋军要想长期占领幽云十六州还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毕竟辽国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封建化中央集权国家。

  总而言之,宋朝无法彻底收复幽云十六州,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宋朝和辽朝的实力旗鼓相当,谁都无法在战场上彻底打败对方。石敬瑭以一己私利割让幽云十六州,早已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但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责任,还真的不该让宋太祖和宋太宗来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