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死后为什么会臭名远扬 单从这一点就看出来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昭名声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其实是出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孙,也就是魏国的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

  司马昭是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他就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将皇帝曹芳废掉,改立年仅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曹髦尚且年幼,国家大事都只能听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

image.png

  在哥哥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更是以大将军的名义独揽朝政,将曹氏皇族踩在了脚下。眼见司马昭的权势一天比一天大,朝廷中有很多大臣都站在了司马家族这一边。他们不断向魏帝曹髦上书,鼓吹司马昭的功德。魏帝曹髦无奈,只好在甘露三年(258年)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以示表彰。

  但是,司马昭坚持不受,前前后后总共推辞了九次,此事这才作罢。到了甘露五年(260年),大臣们对加封司马昭为晋公一事更加迫切。曹髦虽然气的七窍生烟,但还是按群臣的要求下达了圣旨。司马昭自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根本不看重晋公的虚名。他再一次表示推辞,表示自己绝无贪恋权位之心。

  司马昭的惺惺作态彻底惹怒了曹髦,当时,他年仅十九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与那些韬光养晦的帝王不同,年轻气盛的曹髦一心想要斩杀司马昭,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皇权。一天夜里,他将尚书王经、召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唤到宫廷之中,然后,怒气冲冲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这样下去的话,朕就要被司马昭废掉了。今天,朕打算和你们一起斩杀司马昭!”

image.png

  王经一直都是曹髦的支持者,他听了此话后大吃一惊,赶忙劝阻道:“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鲁昭公不满季氏的跋扈,愤而讨伐季氏。结果呢?失败之后,昭公先逃到齐国,又逃到晋国,遭到了天下人的耻笑。陛下虽然对司马昭很是不满,但他在陛下即位前就已权倾朝野,现在更是难以撼动。陛下您好好想想,真的有实力灭掉司马昭吗?倘若意气用事的话,这不是想要治好疾病却反而让病情更加严重了。”

  十九岁的曹髦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他对王经的话置若罔闻,满不在乎地说道:“就这样做又如何?死就死了,何况又不一定会死呢。”说完之后,他直接入宫禀告太后去了,只留下在原地呆若木鸡的王经、王沈、王业三人。但是,王沈和王业早就和司马昭勾结在了一起,曹髦走后,两人准备把这件事报告给司马昭,并打算拉着王经一块去。可是,王经对王沈二人的行为嗤之以鼻,不肯和他们一起告密。

  情况紧急,王沈和王业顾不上理会王经,赶忙面见司马昭说明了此事。司马昭听了之后,马上命护军贾充率人前去阻挡。贾充刚刚走出大门,就碰上了杀气腾腾的曹髦。曹髦手持宝剑,喝令卫士们让开,否则自己就要大开杀戒。曹髦虽然是个傀儡,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贾充手下的卫士担心伤到皇帝,于是一步步地往后退去。

image.png

  太子舍人成济是司马昭的心腹,也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他见曹髦离司马昭的府上越来越近,急忙向贾充问道:“情况危急,该如何是好?”贾充大声说道:“司马公养你们这么多年了,正是想让你们在今天挺身而出。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问的!”贾充本想让成济挡住曹髦,不料,有勇无谋的成济竟然直接刺死了曹髦。曹髦死后,司马昭吓得面如死灰。

  众所周知,成济是他的部下,成济弑君,那跟他自己弑君没什么两样。尽管,司马昭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但这弑君之名,他是万万承担不了的。此事一旦处理不好,那么,天下将会大乱,将会有无数的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将心腹陈泰请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然后诚恳地询问道:“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呢?”陈泰说道:“只有杀了贾充,以此来向天下的人谢罪。”

  贾充追随司马昭多年,司马昭不忍心杀他,于是,又问陈泰道:“先生,能不能再想一个退一步的方法?”陈泰摇了摇头,说道:“只能更进一步,无法再退一步了。”司马昭思前想后,还是不忍心杀贾充。最后,他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到了成济身上。成济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跑到屋顶,对着司马昭大骂不止。司马昭的卫士向屋顶上射箭,成济躲无可躲,就这样被活活射死了。

image.png

  司马昭想要稳定局势,于是,向郭太后解释,称自己是担心太后的安全,这才动用护卫阻止曹髦的。而且,成济的行为与自己无关。郭太后手无实权,只得任凭司马昭把黑的说成白的。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司马昭还剥夺了曹髦的皇帝封号,不再称其为皇帝,而是称为“高贵乡公”。这样一来,死的就不是皇帝了,而是高贵乡公。但是,司马昭的伎俩只能骗骗自己,却骗不了天下的百姓。

  埋葬曹髦的时候,过往的百姓都聚在一起,看着曹髦的尸体,悲痛地说道:“这就是前些日子被杀的天子啊。”说完之后,大家不忍再看,纷纷捂着脸哭泣不止。安葬了曹髦之后,司马昭不敢自立为帝。他继续奉曹氏为正统,改立年仅十四岁的曹奂为帝。与曹髦相比,曹奂更加像是一个傀儡了。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唯司马昭马首是瞻,很少有人听曹奂的命令。

image.png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在病痛之中离开了人世。其子司马炎在处理好父亲的后事后,马上逼曹奂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即为晋武帝。曹奂让位后,晋武帝封他为陈留王,并让他前往封地安度余生。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在封地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参考资料:

  【《晋书》、《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司马昭当街杀皇帝:一场政治与道德的较量

      司马家族,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重要支柱,其权势与日俱增。司马昭,作为司马家族的代表人物,更是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然而,这位权臣在处理皇帝问题时,却选择了..

    司马昭当街杀皇帝:一场政治与道德的较量
  • 钟会与司马昭的权力较量:为何钟会难以胜出

      在三国时期,钟会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和谋士,其才智和能力不容小觑。然而,在与司马昭的较量中,他最终未能胜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政治背..

    钟会与司马昭的权力较量:为何钟会难以胜出
  • 揭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与意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司马昭的野心和行为。这句成语不仅揭示了司马昭的政治野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其野心的普遍认识。本文..

    揭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与意义
  • 文鸯的真实实力如何?他为何会投奔司马昭呢?

      文鸯本名俶,小名鸯。武力绝人、勇冠三军,文钦中子也。随父钦协毋丘俭举兵反,讨司马师。鸯与钦分二队夜袭乐嘉敌营,鸯奋勇先至,未见钦乃退。钦队于乐嘉为邓艾败,..

    文鸯的真实实力如何?他为何会投奔司马昭呢?
  •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但..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昭(211~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
  • 司马昭弑君之后为何姜维却要出军讨伐呢?

      姜维根本管不了魏国废立皇帝之事,想管也管不了,姜维兴兵问罪,无非就是想借此事件,为自己的北伐增添些有利因素罢了。无论是哪一朝代,弑君都是大逆不道的重罪,同..

    司马昭弑君之后为何姜维却要出军讨伐呢?
  •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  邓艾在拿..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
  • 刘禅写了哪三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

      向来对刘禅的评价大多都是负面的,认为他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不仅没有沾上刘备一星半点的优良基因,反而成了一个“败家子”,偌大一个蜀汉就在葬送在他的手上。 ..

    刘禅写了哪三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