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监能够权倾朝野 他们为什么不像汉唐一样随意皇帝生死废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明朝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监这个职业,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伴随着皇权而存在着。太监专政,同样也随着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而始终不断重复着。

  这其中以秦、汉、唐、明最为严重,而这其中又以明代太监专政最为特殊,明朝的大太监虽然能做到权倾朝野(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但始终没有能达到像秦、汉、唐王朝后期的那些大太监一样,可以控制皇帝,还能随意决断皇帝生死废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01.

image.png

  在明代,太监一直是作为皇帝的家仆而存在的,他们之所以能获取权利,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是因为皇帝的默许。

  明代太监要介入国家权利,一般是通过太监机构“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来进行的。明朝的政治结构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执行机构(六部),第二层是检查机构(御史言官),第三层是决策(决策在分为“内阁给出给出行政意见、票拟”和“皇帝最终确定、批红”),而有些皇帝由于太懒、在加上自个儿私事比较多,顾不上朝政,所以皇帝就将“批红”这一权利交给了太监,“司礼监”就是承担着替皇帝“批红”的权利。当六部的折子送到内阁后,内阁将处理意见写在上面,再送入宫中“司礼监”,而太监在内阁给出的意见上面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进行“批红”,最后在返回给内阁,内阁在下发给六部执行。这一整套流程“司礼监”的太监,就相当于是充当在皇帝和内阁之间的“中介”,在皇帝的监督下,他只能负责传话不能随意的歪曲更改皇帝的旨意。

  但是在实际中,皇帝往往对监督约束太监,不太感兴趣。太监通过对皇帝的了解,投其所好,使皇帝对他们产生信任、达到圣眷不衰。从而造就了明朝历史上几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虽然这些太监做到了权倾朝野,但在明朝他们本质还是皇帝的家奴,天然的要依附在皇权身边,他们身上的权利是皇帝给他的,所以在明朝不管是多么权势滔天的太监,只要皇帝想杀他,只要一纸条子就能要了他的小命。

  02

image.png

  与汉、唐的那些大太监相比,明朝的太监是不掌握军权的。在明代虽然也有太监出任监军,但不像汉、唐的太监那样,能直接控制军队的指挥权,从而使用军队来控制皇帝、掌握皇帝的生杀废立大权。

  而在汉、唐后期,就是因为当时太监可以控制军队,甚至直接统领京城禁军,使得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才能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太监对皇帝生杀废立的事情来。

  而在明代太监是不能领兵,他们的行为必须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所以皇帝可以一言杀他。在明朝中期以后,虽说朝廷在各个边镇和关隘,都派有太监监军,使太监可以插手军事权利,但是这些太监却不能控制军队,因为和他一起还有文臣和武将,想要指挥军队,需要他们三方一起商议才行,所以有太监、文臣、武将三方互相牵制,太监就不可能独立控制军队。

  就如明朝“土木堡之变”中的大太监王振,看上去是王振在指挥大军,他以太监身份,还是不懂军事的太监身份,掌握了大军的指挥权,最后明朝军队之所以在“土木堡”败给了瓦剌也先,主要原因也是归咎于王振这个不懂军事的太监造成的,但是王振能掌握这支军队是因为有明熹宗御驾亲征,在给他在后面背书,如果王振没有明熹宗的支持,他也指挥不了军队,更指挥不动这些随行的文臣武将的。

  所以在明朝,太监是无法像汉、唐那些太监一样控制军队的,所以没有掌握军队的太监想要在明朝实现汉、唐那些大太监掌控皇帝的生杀废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03.

image.png

  宋代理学思想到了明代,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理学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忠孝礼仪”的观念在明代百姓中已经根深蒂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堂堂的男人投机取巧,为了荣华富贵甘愿进宫去做服侍他人的太监,是被别人瞧不起的,同族中会视为有辱家门,几代人都抬不起头来,死后也不能埋入祖坟的。

  而仕大夫集团,对太监更是鄙视,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认为,太监就是祸国殃民的代表,反对太监就是天然政治正确的。所以在明朝那些大太监当权时,不管他是有多权势滔天,身边的党羽是遍布朝堂,都会有一大批文人仕大夫对其讨伐。

  如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当时魏忠贤因为得到了明熹宗的信任,在朝堂上大权独揽,党羽遍布天下,被人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差一岁就是万岁了,但是为了避免魏忠贤自称“万岁”,当时的仕大夫势力“东林党”一直在和魏忠贤争斗。正是因为一直有这种反对魏忠贤的力量在,所以崇祯皇帝一上台就能杀掉他。

  当时的社会风气(排斥这些太监),对压制太监有着巨大的作用,皇帝只要想,只需给天下透露出一点意思,那无论这些太监势力有多么的大,都会瞬间土崩瓦解。

  结语

image.png

  明朝遗臣黄宗羲曾经说过:“阉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列也”,虽然这句话,有部分道理,但是略有夸大。明代太监是依附于皇权上的,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几个大太监,依靠皇帝的宠幸,嚣张跋扈、肆意妄为,但是他们确和汉、唐的大太监有这本质的区别。

  汉、唐的太监因为手里有军队,所以可以控制皇帝,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朝廷的文武百官和皇帝都能在他们一言而决中。从而祸乱天下,最终改朝换代。

  在反观明朝太监,他们不管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岁”还是党羽遍布天下,其手中的权利都是靠皇帝信任得来的,天下人对太监的排斥和士大夫对太监们的反击,都使得只要皇帝想,只需一张小纸条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