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秀叫成语大王?刘秀出过哪些成语?
对刘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汉朝皇帝,好像西汉的皇帝要比东汉皇帝更广为人知一些,不过东汉皇帝中也有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大材小用的成语意思】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释义: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大材小用的成语故事】
南宋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着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着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事情。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耿京组织的农民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着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说:“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思是说,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太可惜了。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刘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汉朝皇帝,好像西汉的皇帝要比东汉皇帝更广为人知一些,不过东汉皇帝中也有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大材小用的成语意思】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释义: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大笔如椽的成语意思】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释义: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
大逆不道成语的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释义: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
【大腹便便的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四五引《后颜录·边韶》:“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释义: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公无私的成语出处】 1. 《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2. 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
【大义灭亲的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释义: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灭亲的成..
【大器晚成的出处】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释义: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大义灭亲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灭亲释义 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