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常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 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古代女性医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时候医生常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有很深的涵义。这句话不仅是说男女在身体和空间上都有所隔离,我国古代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在说古代女性由于生理因素,住宿条件阴暗,极易染病,加上遭受种种社会束缚,难以获得医疗救助,呈现出"红颜薄命"现象,所以才会出现"不医一妇人"的说法,医疗有限,水平也有限。

image.png

  坐堂行医

  一、古代女性的分娩生育医护

  自古以来,中国的妇科医疗文化永远与女性的生育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在中国古代封建思想与性别隔离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分娩生育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古代医学不发达,更没有今天的医院一说。绝大部分家庭的的产妇,分娩都是在自己家里进行。

  女性的分娩与接生离不开稳婆、产婆与女性医疗从业者。李贞德、梁其姿主编的《妇女与社会》中论述了关于前近代中国的女性医疗从业者的产生与演变,主要包括"三姑六婆"的演变,女医角色的改变以及对女医的控制,以及她们出现的原因,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世人对其形象的评价。

  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女性分娩与接生地点多在自己家中,一般都是在亲属、产婆及女医等有生产经验的妇人协助下完成。但由于女性医者的医术缺陷,以及女性医者数量之少,极大部分还是由一些有过生产经验的产婆来负责。中国古代的产婆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专门帮助产妇分娩生育的人,后来我们在各种书籍以及影视资料上都可以找到,说明产婆这个角色对于古代女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image.png

  古代产妇分娩生育,一般都是在用稻草、麦秸等一类革秸做成的草垫子上进行,并且是坐在上面分娩。东汉许慎对《淮南子·本经》"刳谏者,剔孕妇"的注释中即言:"孕妇,妊身就草之妇也。"说明那时候,民间妇女生育就是坐在草上进行。采用坐姿,可以使产妇分娩顺利,接生婆可以着手接生。坐草上是代替布、纸等一类物质,因为古代的纸张,布等资源有限,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另外草垫子还可以防止羊水、污血等污染产房。

  二、 古代女性的医疗困难

  女性在生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存在经、带、胎、产四大问题。这些问题与自身的其他疾病结合,会把本来的疾病复杂化。而且古代医疗水平的不发达,对于女性医疗知识更是欠缺,导致古代女性的妇科病,不能根治,且容易反复。因此,女性的妇科病在古代是极为难治的一类疾病。

  古代封建儒家文化下的女性以男性为轴心生活,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践,都处于依附地位。古代女性的地位是依靠丈夫和儿子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来衡量,她们的家庭地位在大多数家庭都是极度不平等的。相夫教子,干农活,做家务,仿佛这些才是古代女性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所以当她们需要医疗时,实际上是得不到帮助的。一是由于不敢声张,二是因为女医缺乏,即使请了医生,也没有足够的医术知识,而且由于悬丝诊脉等这种要求极为严格的规定,让女性的医疗困难大大增加,造成"红颜薄命"的状况。

  三、 造成古代女性医疗困状的原因

  1、女性医者人员稀少

  古代中国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强调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隔离制度,女患者的医疗遭受了特别大的障碍。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女性患病都是不请医生的,而且她们的分娩生育任务也主要是产婆、女巫医等来从事。而这类的"医婆",实际上是"不识文字,不辨方脉,不能名药物,不习于炮炼烹煮之用"的,她们并没有专门医疗的知识,她们凭借的,都是"经验"罢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因为封建礼教思想的限制与影响,男女有别,从事医疗这一领域的女性相较男性医者来说非常少。

  男医生给女子看病有很多不便,有些疾病女患者一般难以向男医生启齿,所以还得有女医生。对女医生则可以倾诉隐私。历史上的中国女医可谓廖若星辰,屈指可数。施永连在《我国古代女医趣谈》一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位著名的女医者,有西汉时期的义妁、晋代"鲍仙姑"、明代谈允贤、宋代的张小娘子。她们有的出生在医学世家,有的经人传授医学,有的是从夫行医。可以看出,古代女性医者主要是受到家庭环境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image.png

  由于社会环境和性别的影响,大多数的女性学医只能选择接受家庭教育,有很少的机会通过从师或进学的方式学习医学知识。另外女性即使接受过医疗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女医也无法做到和男医生一样随处应诊,其行医的医疗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将女性或儿童是她们的主要治疗对象。这样更加促使了古代女子学医人员的减少。

  2、 对男医生的特殊规定

  由于古代女性医者人员稀少,所以必要时刻,或者说大部分时候还是会请男医生来看病。但是男性就诊医生必须带着手套,而且女性患者也必须戴着面纱,或是隔着帘子只露手腕。她们会要求男性医生保持距离,必要时刻也只是简单的让医生看看而已。号脉的时候她们躺在闺房里,整个身体都在布的后面,只露出一只手来,而且手上也会搭一条纱布,禁止男医生肢体触碰。这就说明,古代男医生为女子看病,是有多么的困难。

  由于对男性医生的诸多要求,使得古代男医生们在诊断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手段。悬丝诊脉就是其中的一种的调整医术。所谓悬丝诊脉之法,又称引线诊脉。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避开这些问题。他们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性患者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他们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来感受脉象,实行间接把脉,诊断疾病。

image.png

  悬丝诊脉

  《西游记》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就有悬丝之法,紫金国王因相思成病,招募名医,孙悟空应聘出诊。这种方法虽然巧妙,但是对于男性医者的医术要求非常之高,一般医生很少具备如此高超的医术,所以女性患者的医治率又大大降低。

  3、古代医疗的低水平与专业知识的缺乏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讲叙晴雯感染风寒,先后得到王太医等人诊断,但是结果很是失望,不仅仅下药药量不对,惹得晴雯痛骂"只会骗人的钱,一剂好药也不给人吃",最后又"着气",竟一病不起。贾府是国公府,看病请的医生肯定差不了。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古代医疗不仅水平不发达,还时常会伴有误诊的现象。

  我国古代研究医学很早,女性疾病已很早起步,但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发展尚不成体系,医著很少,直到宋代才略有起色。

  宋朝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著作中总结归纳了妇女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类疾病,并博引南宋前四十多部医著中有关妇人之病症方药,列举三十余位医家于女科证治的验案,结合其家传秘方及多年临证经验,按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分门列病,按证楼析,先论后方,是我国古代一部影响较大、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妇女产科著作。

image.png

  除此之外,也许还有关于女性疾病专业知识的记述,但数量还是少的,再加上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研究学习女性疾病专业知识的人就更少了,因而,古代女性疾病的知识研究发展也就十分缓慢。

  4、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周礼》是对贵族行为方式的规范约束,并不具有贬低女性地位的意思,但是根据时代的演变,才导致了男女差距的形成。古代家庭成功的标志是男人"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等到隋唐以后科举考取,大量寒门学子登堂入室,发达做官,改变命运。古代的家庭中,有男人做了大官,便会使整个家族兴盛,女子也会随之地位提升。

  《红楼梦》里一个贾政做官,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贾府"就是典型案例。但是古代很少有听说女子做官,去光耀家族的,古代女子该做的无非就是相夫教子罢了。"三从四德"、"纳妾休妻"等等古代社会广为诟病的社会现实,使得古代女性只能"保守",从而导致了古代出现女性有病不敢说,看病不好意思说的情况。

image.png

  贾政

  四、总结

  "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古代女性医疗水平是相当低的。普通的生病当然是很好治愈,国家政府也会有相应政策,但是涉及到女性专门疾病的医疗,政府就没有保障了。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女医也相对较少。古代女性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对于专业女性医疗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是受社会伦理影响,当时的女子"足不出户",社会上"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原因,使得女性患者有病不敢说,看病不好意思说,因而才有了"红颜薄命"这一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