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身为皇帝 为什么斗不过慈禧一介妇人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和慈禧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同治十三年,皇帝驾崩。由于同治皇帝无子嗣,国家继承人选空缺,于是在皇帝驾崩后两小时,一座关乎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便在养心殿召开。参加会议的包括慈禧,诸位亲王、郡王以及景寿等大臣。

  有军机大臣提出,可以拥立奕䜣的儿子载澂,但是慈禧不答应。由于慈禧的介入,继承人最终选定为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载湉。因为载湉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就这样,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登基后,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便由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大权也落到她的手上。

  其实光绪一直很有抱负,他见到清朝衰落,自己很想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上,他始终无可奈何。但既然光绪有这份心,加上他又是皇帝,可为何斗不过慈禧一介妇人呢?问题出在哪里?

image.png

  一、光绪只是个傀儡

  慈禧为什么选光绪为继承人?一是因为光绪是她亲妹妹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亲外甥;二是因为光绪当时还小,无法自己亲政。而这两个因素都出于同一个方面考虑,那就是方便慈禧掌权。

  当然皇帝长大后,就要自己亲政,慈禧也承诺过,会将权力还给光绪。但她内心自然是千万个不愿意,于是在还政之前,慈禧做了很多准备。

  有一天,慈禧突然宣布,自己会尽快还政给光绪,让他可以及早亲政。此话一出,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就率先站出来,请求慈禧继续垂帘听政。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尽管皇帝能够亲政,太后也应该继续把关。

image.png

  这样的情况,慈禧自然一早就知晓,只不过这个过场是要走的。最后由于大臣的“极力恳求”,慈禧“盛情难却”,便只好继续训政。此后,表面上是皇帝亲政,但凡事仍要先禀告太后,经慈禧同意后,才能禀告皇帝。

  后来光绪大婚,这又是个让慈禧放权的好机会,但仍有大臣上奏,请求太后继续训政。慈禧表面上装作很为难,但大臣都这样劝说,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所以说,光绪一开始就是个傀儡皇帝,只要慈禧不肯放手,他就会一直被对方抓在手上。如果他听话还好,但凡他不听话了,慈禧随时可以收回他亲政的权力,让他连做皇帝的最后一点尊严都失去。

image.png

  二、光绪没有支持者

  光绪为什么斗不过慈禧,一方面是没有实权,一方面是没有支持者。前面一点就提到了,慈禧一提出要还政于光绪,群臣就纷纷站出来“劝止”,而为首的,正是光绪的父亲醇亲王。

  就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支持自己,光绪的处境可想而知。当然尽管如此,光绪也不愿意认输,他仍然想培养自己的势力。

  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迎来了一个机会。此次清朝在战争中铩羽而归,引发全国议论,很多反对清朝现状,支持国家变强的声音就出现了。于是光绪就将这些声音组织起来,想要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

image.png

  可惜的是,光绪明显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组织起来的人,都是像康有为、谭嗣同等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负,但既无政治经验,也没有实际兵权,与光绪凑在一起,根本擦不出什么火花。

  在还没完全部署清楚的情况下,光绪就草率发动了变法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只有出谋划策的智囊,却没有能帮他夺回实权的能力者。所以这场变法注定是失败的。

  在这场变法中,值得提到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荣禄。这两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不反对变法,袁世凯甚至还是变法中的积极力量,而荣禄也认为变法有利,只不过觉得不能太过激进。

  这两人既不反对变法,同时手上也握有权力,如果光绪能够一早拉拢他们,对自己是很有利的,对变法的推动也很有利。但是光绪太过着急,这也表现出他的确缺乏一些经验,很难斗过慈禧。

image.png

  三、光绪缺少群众基础

  光绪实行变法有什么目的呢?当然是为了使国家变强,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这场变法成功的话,最大的获益者应该是百姓。但坏就坏在,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光绪这场变法对自己有何好处。

  光绪突然实行变法,让老百姓措手不及,他们理解不了变法的意义,所以不仅不会支持光绪,反而还以为皇帝要伤害他们的利益,一时间产生很多议论,以及激烈的反对声。

  朝中被慈禧掌控,群臣不会也不敢支持光绪,下面的百姓不懂变法,也不愿意支持光绪。至于那些外国列强,他们最怕中国变强,当然更不会支持光绪了。

image.png

  总的来说,光绪之所以斗不过慈禧,主要是输在没有实权。没有实权可以夺啊,但光绪又没有足够的政治经验,他完全没有理顺政治体制,就妄图夺权,着急想让国家变强,结果却适得其反,将一切搞得乱七八糟。

  (参考文献《清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