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都叫什么名字? 最早学校竟叫xiáng?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中国教育史可谓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所称的学校在古代都有什么奇特的名字呢?

  上古时期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这也就是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学校,这个奇特的名字至先秦仍在沿用,相传在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 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

网络配图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到了东周时期,诸侯分裂群雄并起,诸侯开始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庠宫”。也是在这个时期教育开始由官方向民间延伸和发展,“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立太学,置弟子五十人,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其时在郡国称为学,在县称为校,在乡称庠,在聚称序,新形式的官办学校开始形成。到了东汉,汉明帝始建官邸学,主要吸收贵胄子弟学习;而宦官势力膨胀之后,也在汉灵帝光和元年创建自己的中央大学“鸿都门学”。

  到了隋朝,隋文帝开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国子寺,设寺祭酒转管教育,由于隋初学校系统发达,学生众多,但人才鲜少,隋文帝下诏废天下之学,只保留国子寺一所综合式学校。国子学后改称太学,而隋炀帝以后,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并在地方设立庠、序等学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网络配图

  唐朝是中国教育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唐高祖建制以后,继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国子监之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两所贵族式学校。地方设立州学、县学。

  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黄金期,经历了三次兴学运动,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书院形成了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

  辽金两朝为了巩固本民族在中原的统治,笼络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并举行科举考试。

  元朝统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设立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三类学校。地方上各级行政区域除设立普通官学外,还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蒙古学,阴阳学。在农村还设立社学,社学是一种启蒙式的小学校。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学校,地方上,在内地省份设立府学、州学和县学,边疆省份设立卫学,统一名称为“儒学”。

网络配图

  清代前期国家教育体系沿用明制,顺治元年,恢复科举,修复国子监,改称国学,并设府道州县学,乡村设置社学、义学,边疆设置卫学。为满族和蒙古族设宗学、八旗学、蒙古学。后来在国学内设立满洲司,允许八旗子弟进入国学学习。

  总体来说,因为中国教育史的悠久,中国古代的学校也经历过众多称呼,庠、序、校、塾、国子寺、国子监、国学等等等等,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传承几朝,可不是如今一个“学校”称呼这么简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