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拍照的那些事儿:让人哭笑不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摄影技术刚传入中国那会儿,其实很多人是抵触的,这其中也包括慈禧,他们认为这玩意儿是摄人魂魄的东西碰不得。不过在德龄等人的鼓励下,太后老佛爷逐渐喜欢上了摄影,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今下有她大量的身前照片存世。今天,小编就和各位一起扒一扒慈禧在拍照这条路上都有哪些趣闻吧。

1.jpg

网络配图

  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描述了自己看到的慈禧的真实容貌。正如一个美国人所言:“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了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利的国度。说她是19世纪后半叶最了起的女人,这不算是夸张吧?

  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国画师进宫供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俄国沙皇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当她看到摄影画像快而方便,并且神情酷肖,效果更为真实时,跃跃欲试的心情便日益强烈,对照相产生浓厚兴,想亲身领略一下其奥妙了。

  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须进口,成本昂贵。如今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大量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三十余种装束、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七旬寿辰前的留影,都是由清廷曾驻日、法公使三品卿衔裕庚的次子勋龄所摄。

  慈禧为了照相,特传御旨在其颐和园寝宫乐寿堂前搭席棚,用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样式布置豪华的陈设。当时颐和园内虽已有电灯,但不具备用于摄影的照明器材,为了突出主体人物式的立体形象,又不触犯慈禧所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相的清晰度,只有利用自然的散射光,方可使其“尊容”拍摄达到最佳效果。慈禧在照相之前,要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拍照时常命御用摄影师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的样片呈奉御览。

  慈禧太后对拍照禁忌的开戒来由,据史料记载是因为一些西方国家政要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联系而讨好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曾征招画家来中国为她画像。清朝在紫禁城里曾居住过十个皇帝,自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即有洋画师如郎世宁等人供奉内廷被破例赏予职衔顶戴,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皆较优越。道光咸丰年间的鸦片战争导致中西方交恶,洋画师在内廷销声匿迹。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才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的夫人推荐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Cathleen Carl 1858—1938)入宫画像,此后又有荷兰画家华士·胡博(Hubert Vos)于1905年入宫为慈禧画像。

4.jpg

网络配图

  女官德邻后在美国用英文详细记录了宫内生活,揭开了慈禧秘生活的另一面。德龄的哥哥勋龄1903年成为宫中御用摄影师,专门为慈禧及官眷拍摄照片。勋龄随父居法国学习陆军,对摄影酷爱,从法国带回全套摄影器具。同年进宫充任慈禧的摄影师,1905离去。两年中,为慈禧拍摄了大量的生活照片,流传甚广。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高统治者中唯独同时拥有西方文明的油画肖像和摄影照片的人,她在画像和拍照过程中的表现,果然显示了帝王的权势威严和中西文化冲突。卡尔回忆在宫中受到慈禧太后热情的上宾款待,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慈禧在宫中的绝对权威:“其威严之容,有足使人震慑至不可方物之魔力”,“能使大小百官俯伏于宝座之下”。

  这位被慈禧称为“柯姑娘”的洋画家在宫中一住就是9个月,成为唯一得以近距离观察慈禧和中国宫廷生活的西方人士。对于这最初带着强烈政治目的、而后被慈禧深爱的个人第一幅油画像,慈禧特别重视地择定黄道吉日开笔和完成,清廷特派皇族代表溥伦专程护送到美国圣路易博览会陈列,借以显赫于天下。这番画像经历,也成为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一起戏剧性“改革开放”事例。

  凯瑟琳·卡尔幸运地得到慈禧的协作,总共绘制了4幅慈禧太后的油画像,并近距离切入到当朝奢华的宫廷生活。随着画像工作的进展,西方造型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习惯不期然地形成了观念冲突。

  卡尔回忆道:“他们希望细部越详细越好,不想要阴影。如果只考虑太后一个人的话,她很有鉴赏力,人也开放,最后总会给我更多自由;但她也不得不遵守传统,在绘制中国帝后的肖像时,传统和成规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遵循才行。……当我明白我将不得不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太后那异常吸引人的性格、将它平庸化时,我就不再对我的工作充满开始时的那种热情了。我头疼连连,内心反抗激烈,花了很大的劲才安下心来做这不得不做的事。”

5.jpg

网络配图

  这种中西文化冲突在之后在为慈禧画像的洋画家胡博的经历中重演,当时卡尔完成的慈禧画像在西方引起轰动,胡博在中国已为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袁世凯等朝廷重臣画过像。尝到了画像甜头的慈禧便继而邀请了这位荷兰裔画家,从勉强接受女性画家到主动联络男性画家,标志着慈禧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开放程度。

  1905年胡博第二次来中国,成为第一位为慈禧太后画像的西方男性画家,慈禧太后见到头像小样后,要求去掉眼睛上下和鼻子等处的阴影,眼睛要加大、嘴唇要丰满、嘴角要向上、眉毛要直。胡博不得不放弃西方肖像画的基本要领而按照慈禧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他在书信中向亲友抱怨:“总之,不要阴影、不要阴影、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李莲英为何深得慈禧太后喜爱?揭秘其上位之路

      在清朝末年的宫廷中,李莲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能力,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成为了慈禧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那么,李莲英究竟是如何赢得慈禧太后的青睐,并一..

    李莲英为何深得慈禧太后喜爱?揭秘其上位之路
  •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清朝末年的双后格局

      在清朝晚期,两位皇太后——慈安与慈禧,共同构成了朝廷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她们的关系,既非简单的盟友,也非纯粹的对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互动与微妙的平衡。  慈..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清朝末年的双后格局
  • 慈禧太后:美貌争议与历史照片的背后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备受关注。关于她是否美丽,以及为何照片上显得不那么出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一..

    慈禧太后:美貌争议与历史照片的背后
  • 慈禧太后:凌晨三点的宫廷日常

      在清朝晚期,慈禧太后作为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作息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她每天凌晨3点便起床,而正式上朝的时间却是8点。那么,这五个小时..

    慈禧太后:凌晨三点的宫廷日常
  • 慈禧太后与五王爷的关系探析

      在中国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与五王爷(即恭亲王奕?)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家和民间传说关注的焦点。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产生..

    慈禧太后与五王爷的关系探析
  • 宋朝的慈禧太后刘娥:为何未登皇位?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刘娥,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深厚的宫廷背景,成为了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其权势和影响力几乎与皇帝无异。然而,尽管她手握大权,却并未像唐..

    宋朝的慈禧太后刘娥:为何未登皇位?
  • 慈禧太后与大清命运:预言背后的历史沉思

      在晚清动荡的历史时期,慈禧太后作为实际统治者,她的言行举止常常成为后世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慈禧太后曾准确预言大清灭亡的说法,更是引人深思。然而,这一预言..

    慈禧太后与大清命运:预言背后的历史沉思
  •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在清朝,后宫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后妃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而她们的“工资”也是根据等级来划分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清朝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的工资情况。..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 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慈禧太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慈溪太后是清朝的,在当时腐朽落后的清朝,..

    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 她是慈禧太后的妹妹,生了4子有三个都夭折了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叶赫那拉·婉贞,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清朝,八旗秀女参加选秀,虽说是有硬性规定的,不过要是一旦能够选上,..

    她是慈禧太后的妹妹,生了4子有三个都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