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九死一生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九死一生成语出处】

  1、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2、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

  3、《喻世明言卷十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

  4、《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九死一生。”[1]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释义:

  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

  【九死一生成语故事】

image.png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牵挂百姓疾苦,即使遭到奸人陷害而被流放时,仍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驰以馺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馻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大意是:

image.png

  “我经常深深地叹息,用袖子擦去满眶的眼泪,因为我时刻思念着楚国百姓,他们是那样艰辛、劳累!我只不过是追求美好的德行,却招来辱骂,竟然丢掉官位。流放我、迫害我、侮辱我,因为我身上戴着蕙草,因为我采集了芳草、佳卉!怕什么!只要是我真心喜爱的,即使为它死亡九次,也决不后悔!”

  成语是由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演变为“九死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成语典故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