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白龙鱼服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白龙鱼服的意思】 白龙:传说中白色的龙,河神。借指帝王或大官吏。鱼服:鱼形,穿起鱼的外衣。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
【白面书生的成语】
1、《晋书》: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
2、《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奚落。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释义: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读书人。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也泛指相貌较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白面书生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沈庆之的宋朝人。他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是当时着名的军事将领。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有一天,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文帝这个想法后,便极力阻止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
沈庆之不停地劝文帝,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于是,文帝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
沈庆之无奈地对文帝说:“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奴夫,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仗怎么可能会打成功呢?”文帝听了大笑,但并没有采纳沈庆之的谏言。这位皇帝佬儿还狠狠地放话出来:“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
文帝当然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终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宋书·沈庆之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白龙鱼服的意思】 白龙:传说中白色的龙,河神。借指帝王或大官吏。鱼服:鱼形,穿起鱼的外衣。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
【白头如新的故事出处】 《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释义: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
【白虹贯日的成语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
【白面书生的成语】 1、《晋书》: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 2、《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西晋着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郑州中牟人,出生于中牟。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白龙微服的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