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释义: 既,已经;往,过去;咎(jiù):怪罪,处分。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
12-10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释义:
既,已经;往,过去;咎(jiù):怪罪,处分。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
【既往不咎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释义: 既,已经;往,过去;咎(jiù):怪罪,处分。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