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百姓会如此痛恨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百姓为什么会恨秦朝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其实行的法制对后来政权的法制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秦朝实行的是以法治国。这种法制是自商鞅变法开始的,秦始皇很支持并继续实行。但有个问题,秦法实际上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制演化而来,有着战时法制的典型特点,这在战争时期,具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等战争结束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这种战时法制就无法满足常态下的法制管理了。可没办法,从秦朝建国到秦始皇暴毙,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年,秦始皇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改新的法律。

image.png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行的是法治

  所以,秦法其实一直就实行的是战时法制。再加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国家局势并不稳定。为了更好的镇压反对者,秦始皇把苛法重刑推向极致,用严刑峻法来压制各大反对势力,这就让百姓无法忍受秦法的严苛残酷。

  另外,秦朝虽然实施的是“法治”,但这个“法”却是封建王权的王法,是奴役百姓的工具,只对百姓有约束力,而官员却可以超脱于法律之外。举个简单的例子,项羽的叔父项梁在秦朝犯了罪,就是花钱解决问题。贿赂官员之后,该怎么逍遥还怎么逍遥。

  因此,秦朝的“法治”面前根本就不存在人人平等这一说,法律更是不存在公正。这就导致了秦朝的“法治”,让百姓是深受奴役之苦,百姓也就越痛恨秦王朝。

  所以,秦朝时候实行的所谓“法治”,其实和我们理解的法制不是一回事。我们所理解的法治,针对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国家机构和执法人员也必须遵守法律。当然,秦朝百姓恨这种“法治”,并不只是上面所说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image.png

  项梁犯罪就是贿赂官员,然后没事了

  焚书坑儒

  说起秦朝的暴行,好像怎么也脱不开“焚书坑儒”这个历史事件了。“焚书坑儒”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很多朋友了解的比我更多。

  秦始皇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为了阻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当时焚烧了除《秦记》之外的各国史书,还有不属于博士馆收藏的《诗》《书》等书籍。还不允许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就是传说中的焚书。

  还有坑儒,其实是因为秦始皇被卢生和侯生等方士忽悠了,想找仙人没找到,还被这两人携款私逃。秦始皇一怒之下,迁怒于方士,抓获并活埋460名方士。

  虽说坑的只是方士,但当时的人并不了解这些,只以为坑的是儒生博士。这两件事对当时的文人阶级伤害很深,所以,百姓中的文人阶级对秦始皇非常不满。

image.png

  秦始皇被方士所骗,一怒之下坑儒

  军事战争和国家工程

  秦朝时期的军事战争和国家工程,也对当时的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秦朝从秦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已经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遭到了巨大的损耗。年年战争让百姓流连失所,缺衣少食。

  这个时候,秦朝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但事实上,秦始皇的雄心实在太大,他并不满足于统一六国,开始发起了北对匈奴,南对百越两个方向的征伐。

  北边嘛,主帅是蒙恬,又是以重装骑兵对付匈奴,问题还不大,战事消耗也不多。但是,南边进攻百越就出了大事了。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发动三次针对百越的南征,第一次几乎是全军覆没。

  三次南征耗时十余年,耗费军事物资无数,兵卒损失达三十万。这样损失给秦朝的财政和民生带来巨大的压力,百姓是怨声载道,恨意滔天。

image.png

  蒙恬北征匈奴

  再说国家工程。秦始皇是一代不世出的枭雄,除了热衷于战争之外,他不断建设的国家工程,也给秦朝百姓造成无法承受的重压。

  比如说号称秦朝高速公路的秦直道;古代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有五个明清故宫大的咸阳宫;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还有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

  这五个国家工程,任何一个都是超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更何况是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秦朝。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五个超级工程几乎是同时进行。

  这里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光凭奴隶和囚犯根本就做不到,只能扩大徭役,从百姓身上打主意。这么一来,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这些工程前前后后导致了数十万的百姓和奴隶死亡。所以古语会说,“天下苦秦久矣”。

image.png

  秦朝严苛的现状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秦始皇的残暴严苛,滥用酷刑;如山的徭役和赋税,这些不断地压迫在百姓的头上,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秦朝内部阶级矛盾的急剧白热化,百姓恨秦王朝也就情有可原了。

  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特权阶层,与普通劳动阶层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