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统治时期,非正式的内阁制度,怎么彻底架空了六部?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大明的内阁制度,相信大伙儿都不会陌生。内阁大学士们,实际上原本是明朝皇帝的顾问与秘书,帮皇帝整理一些文件、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image.png

  但是,从明朝中前期开始,内阁制度逐步壮大,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侵蚀了六部大部分权力,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那么,其实并不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能够架空朝廷的六部呢?其实,这与明朝的皇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看内阁和六部出现的时间。早在唐朝统治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则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经历宋元两代王朝的磨砺,三省制度已经支离破碎,六部制度则完全保留了下来。在元朝统治时期,朝廷建立了中书省,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负责管理六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并且成功驱逐了元朝势力。

  不过,明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官员制度。在明朝统治的初期,李善长担任左丞相,徐达担任右丞相。但皇权与相权的碰撞,从秦朝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丞相们很不满,因为丞相侵占了属于皇帝的权力。公元1380年,朱元璋杀掉了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并且废除了丞相制度。在此以后,朝廷所有的大小事务,都由皇帝朱元璋亲自负责。

  根据计算,朱元璋每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繁杂的政务让朱元璋不堪重负,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元璋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内阁大学士分为: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大学士仅仅是五品官,充当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帮助皇帝整理文件,处理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务等等。由于朝廷撤销了丞相制度,六部尚书从正三品晋升为正二品,并且直接向皇帝负责。在这一阶段,内阁的地位远远不如六部。

  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自己成为了皇帝,但缺乏处理政务的耐心和能力。从朱棣在位时期,内阁的地位开始提高,虽然仍不如六部,但毕竟出现了重大变化。到了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时期,内阁大学士们已经开始帮助皇帝处理公文。当然,需要皇帝进行朱批和认可。由此可见,此时内阁已经开始慢慢超越六部。在明英宗朱祁镇之后,由于明宪宗、明武宗几代皇帝的怠政。

  内阁大学士们开始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和公文的起草,皇帝疏于政务,但又不能让内阁一家独大。为了制衡内阁,司礼监的太监们拥有了批红的权力,也就是替皇帝在奏折上进行批阅。这就形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模式,截止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和司礼监制度已经基本确实。内阁分为首辅、次辅和群辅,司礼监分为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

  内阁和司礼监形成了明朝政治的新格局,从名义上来说,内阁并不是一个正式机构,内阁无权管理内阁,但在实际运作中,内阁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按照《明史》的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原本属于六部的权力,被内阁侵蚀大半,出现了“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的情况,例如兵部的调兵权、工部的营造权、户部的度支权等等。从六部尚书改任内阁大学士属于升迁,因为进入了决策最高层。

  一些观点认为内阁大学士是唐宋宰相群体的延续,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政权。对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史料评价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明朝历史文献记载:“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所以说,内阁大学士并不属于宰相或者丞相,而是明朝皇权独大框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在六部中,吏部掌握人事考核和任免的权力,属于六部中硕果仅存者。其他五部,权力都被侵蚀严重。京城的中低级官员们,见到高级官员,一般拱手施礼,但见到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则是下跪请安。在日常的称呼中,官员们称呼内阁大学士为“阁老。”内阁大学士总计有5位,但内阁大学士内部并不和睦。

  在5位内阁大学士中,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在首辅的手里,至于其他的内阁大学士,空有“阁老”的名号,在实际权力方面,不一定能够比吏部尚书强。为了夺取首辅地位,阁老们相互争斗不断,史料记载:“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属于内阁的辉煌时期。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天启皇帝在位时期,阉党的势力迅速扩大,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完全压制了包括内阁在内的文官集团。

  进入崇祯皇帝在位时期,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阁的权力开始缩小。清朝入关以后,虽然保留了内阁大学士制度,但已经成为赏赐官员的虚职。如果一位高官仅仅拥有内阁大学士的头衔,而没有军机大臣的头衔,基本上属于位高权低的荣誉型官员。曾国藩、左宗棠等重臣,得到了协办大学士的头衔,但仍然不能进入军机处,这是明清两朝大学士最大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