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姜太公真实想说的是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爱屋及乌”的故事,欢迎阅读哦~

  追本溯源,我们先搞清楚这个词的来源。

  《封神榜》讲了武王伐纣的故事,武王为什么伐纣?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这是官方说法,很有堂而皇之的嫌疑。我们不妨肥着胆推测一下:武王在报老爹被拘禁羑里城私仇,或者武王喜欢朝歌的大房子,抑或是我就是想做天下老大。总而言之,公元前1046年,时甲子昧爽牧野一战武王一举灭掉了纣王。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却并不安宁,因为他总觉得人下还没有真正安定,而且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臣子,也让他头疼,他召见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那些旧臣应该怎么处呢?”

image.png

  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仆从家人。那么,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这样不行。

  召公上前说:“我听人说: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应不偏爱自己旧时的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这样就可以了。”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从此可以安定了。

  今天我们看来,姜太公的思维是法家的祖宗。给天下事划定个标准红线一刀切下去,一断于法,好处是简单粗暴易于操作。但缺点也很明显,靠近红线的人肯定许多怨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万劫不复了。

image.png

  召公的办法则是区分开有罪与无罪,尽量避免冤枉打酱油围观者,很明显这办法更温和,更合理。但是操作起来就有难度,需要把有罪与无罪正确地区分开来。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划定的这个红线的公平合理性值得考量,你所谓的有罪是否就真有罪,真的该死。比如曹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刘备看来凡事和曹操对着干就是对的,这个理谁说的请。

  那么周公呢?周公的意思是说,昨天已经过去了,我是老大天下臣民都是我的,纣王死了就没有敌人了,大家各回各家该干嘛干嘛去,从头开始无论商人臣民重新做我大周的臣民,大家都是好同志。

image.png

  可以看到这种办法的效率最高,效益最好,得到财富的同时还得到了劳动者和管理者,几乎完全避免了破坏性的缺陷。但是这种办法缺点也很显然,后来“管蔡以武庚畔”,周公东征耗时三年,耗费多少财富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周公的办法最合理,最人性,最文明。因为周公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至于征伐是因为你背叛国家,谁都不行,管叔和蔡叔不也在被征伐之列吗!难怪现在夸人文明说知书达理文明礼貌呢,周公可是礼貌的祖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成语典故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成语爱屋及乌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爱屋及乌的出处】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释义: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爱屋及乌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 爱屋及乌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姜太公真实想说的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爱屋及乌”的故事,欢迎阅读哦~  追本溯源,我们先搞清楚这个词的来源。  《封神榜》讲了武王伐纣的故事,武王为什么伐纣..

    爱屋及乌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姜太公真实想说的是什么?
  • 爱屋及乌的故事

      解释: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

    爱屋及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