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国是怎么变成秦国的小跟班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张仪是键人物!

  张仪,魏国人,一生为秦国利益奋斗,损害魏国利益最为不择手段。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政治家有祖国,是他效力的国,血统根本不在考虑范围。

  从这个角度,曾经对骆家辉有过非分幻想的,正在对杨安泽有着非分幻想的,可以歇歇了。

  扯远了,这里并无批评张仪之意。战国时代,杰出人才流动频繁,君主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君主,张仪的行为是普遍性行为。

  我们具体讲,张仪效力秦国时期,是怎么作为秦惠王的代言人,对魏国伐交的。

image.png

  秦惠王继位时,秦国已经收复了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我们先前已经聊过多次,就是黄河西边、洛河东边的一大块平原。秦穆公前后,这里就纳入了秦国的势力版图,算得上秦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了。

  只不过,在战国初期,魏国变法崛起之后,魏国向西开拓,旷世名将战无不胜的吴起把这块土地从秦国口中给拔了下来。

  现在,算是复穆公旧业,完成了阶段性战略目标。而新目标是东出。东出则要打通主要由魏国把持的黄河通道。

  于是,秦惠王时代,秦国的重点打击对象就变成了魏国。

  而用什么策略呢?因为张仪的存在,秦国对付魏国颇有怀柔倾向,至少算得上恩威并施。

  张仪对魏国的态度,从与司马错的扩张路线之争就能略见一斑。

  张仪的目标是东拓伐韩:“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

  只要打通了黄河通道,张仪是愿意跟魏国做朋友的,虽然这朋友只是利益之交。

  所以,等到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张仪的斡旋下,秦国从来不堵死魏国求和的口子,甚至时常主动求和。

  秦惠王十年,也就是公元前328年,秦派公子华、张仪带兵攻打蒲阳,很快就攻打下来了——赵国崛起之前,基本上,秦国对外战争的战术目标很少有失败的。

  随后,张仪向秦王建议,把蒲阳还给魏,同时又把秦公子繇派到魏国去当人质。

  张仪疯了吗?蒲阳可是魏国河东山地最重要的据点之一,拿下它就形成了俯瞰三晋之势。

  张仪没疯,他视若生命的口舌派上了用场。张仪趁着送礼,跟魏王聊了聊:“你看,人家秦王这么有诚意,你魏国也不能不表示表示啊!”

  于是,魏国送出了上郡、少梁。

  上郡就是上图中的黄色区域。得到上郡和少梁,秦国进一步拓宽了战略纵深,得到了天然马场,几乎把魏国势力全数挤出河西。

  典型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临了还通过外交谈判得到了更实际的东西——蒲阳重要,但离秦国远;上郡、少梁重要,离秦国近。

  再之后,公元前323年,张仪代表秦国与齐国、楚国在啮桑这个地方会盟,会盟刚一结束,不知道什么原因,张仪被免了相。

  于是,张仪干脆就没回秦国,而是去了魏国,在魏国当了国相。

  这事儿诡异的地方在于,《史记》这样记载: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

  敢情可能是秦惠王和张仪唱了一出双簧?不得而知。

  倒是,据此可以推知,公元前328年,张仪在魏国,和魏惠王处得不错,真正做到了“把你卖了,你还帮我数钱”。

  然后呢,张仪就开始了在魏国孜孜不倦劝说魏王奉秦为宗主国的道路。

  我能想象,张仪这段时间,就像是孙悟空身边的玄奘法师,一天到晚叨叨个不停。

image.png

  但魏惠王哪能就听他的。这老家伙,纵横战国半个多世纪,吃的盐都比张仪吃的饭多。老狐狸谈不上,但厉害关键,多少还是分得清的:

  ——当时,秦国已经很强大,但没强大到多线出击,和秦对抗不至于朝不保夕,合纵抗秦的收益大体大于连横的收益。

  如果大家还记得《在线等:怎么打败秦国》这篇,应该有印象,这一时期,秦国胜仗是不停打,但经常打下的地盘转手就送出去了,短暂的战胜占有不等于永久控制力。

  秦惠王前期和中期,大概可以这么说:秦国能时常凭借秦军之威东出,但谈不上来去自如。

  所以,张仪叨叨归叨叨,没什么用。

  但既然是双簧,那就有两手准备,张仪这边说不动,秦国方面就使劲揍魏国。

  外边打得紧,里边张仪“和秦咒”念得紧,老人家魏惠王扛了四年,去世了,到了他儿子魏襄王,东线齐国也落井下石,于是王位没暖热的襄王扛不住了,终于同意当秦国的跟班。

  而张仪也功成复命。

  后来的魏国,也会惑于合纵,试图硬起来跟秦国再杠一杠,但我们知道越到后边,秦国越强,恩威并施就使得越顺,魏国也只能抱薪救火、割地事秦、苟延残喘了。

  魏国成了秦国的小跟班,秦国东出的黄河通道才真的来去自如。

  最后,说个,之前没提过的事儿。

  秦国东出,除了南道走武关,黄河通道走潼关,其实还有个北道走蒲阪。

  走蒲阪,就是直扑汾河平原,原晋国的核心地带。而且,公元前328年,从魏国手中换来的少梁,也是渡河进攻汾河平原的一个桥头堡。

  摆平了魏,北道、黄河通道就都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多次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然..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在清朝,后宫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后妃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而她们的“工资”也是根据等级来划分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清朝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的工资情况。..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在清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面对列强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改革的迫切需要,清廷决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以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为国家的变革寻找出路。这些官员的出..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的众多决策中,有一..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陵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率领五千步兵抗击匈奴八万大军,浴血奋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然而,最终他..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陵寝的选址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风水考量。作为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代表,清东陵的选址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那么,清..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在明朝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了西厂,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朱见深究竟为何会创建..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而著称。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武将地位的急剧下降。本文将深入..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