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究竟起源于哪里
安居骨部说。《鄂温克族的起源》的作者乌云达赉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舞是我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其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类似汉区庙会。
鄂温克萨满舞的基本特点为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劲不大,步伐多为走步、回旋和蹦跳几种。舞时,边击鼓边念唱祷词或咒词。抓鼓在舞蹈中的动作非常丰富,技艺性很强。抓鼓的拿法,是先将左手中指(或小指)插入小圈,然后满把抓住大圈。右手拿着鼓槌。这样,双手就可以随意挥舞。
鄂族萨满的抓鼓动作可分为碎打鼓、半转鼓、整转鼓等几种,脚下步伐又可以分为走步和回旋步两种基本形式。碎打鼓,是以左手抓鼓竖在胸腰之间,右手拿鼓槌有节奏地敲打鼓面,向四方鞠躬敬神。然后,舞者坐下将鼓面斜仰,在敲完鼓点后,接唱名为“以洛”的请神曲。半转鼓,即鼓面一上一下的反复翻动的动作。抓鼓的手心向上时鼓槌自上向下打;手背朝上时鼓槌从下往上打。
整转鼓的作法是:当手腕从外向里往上翻的时候打一下鼓面(过肩位置),当鼓面朝下(腰胯位置)手腕由里向外翻动时又打一下鼓面,如此循环不断。熟练的萨满作起来象是手中拿着一个球体的鼓在转动几乎看不出上下翻腕的痕迹。
满舞的脚下步伐:走步(前进、后退),先右脚挫着地面迈一步,后踏一下;另一种先点步后迈步。回旋步,两脚平踏原地自转,先右向,后左向。此外尚有“地滚”等舞蹈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安居骨部说。《鄂温克族的起源》的作者乌云达赉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
黄河上游起源说。俄罗斯著名的通古斯学家希罗科戈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史禄国),在《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一书中,通过对北方通古斯人的考察认为:北方通..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不仅以奶茶为饮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
过一些日子后,男方再派去一人,商量举行订婚日期,到女方家要说:我们的老人们,想在某月某日到您处做客,不知贵方意见如何?对方同意时说:对自动要来的人,我们不..
过去,求婚一般由男方请另外氏族的人当“交西”(媒人)的角色。媒人要能说会道,通晓求婚礼节和一整套专门用语。媒人要带两瓶或四瓶酒(偶数)到女方家,在一番寒暄..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舞是我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
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他们讲究喝奶茶,早餐和午餐都要喝奶茶,晚饭之后也要喝奶茶,有时也用炒面做面茶。牧区鄂温克族的奶食较多,品种有酸奶、稀奶油..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
“斡日切”鄂温克语意为“天鹅”。斡日切舞是鄂温克族民间娱乐性的舞蹈。传说,清朝中叶鄂温克官兵1000。 多人受派遣来呼伦贝尔戍守。在一次战斗中,鄂温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