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
阿昌族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现在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上。阿昌族没有文字,长期以来,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保留下了大量史诗、故事、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
阿昌族不仅善于制作闻名的阿昌刀,还善于精心制作各族妇女喜爱的银饰品,其种类有银镯头、银项圈、银纽扣、银泡花、银耳环、银戒指、银腰链、银刀壳、银刀把等,共有30多个品种。
加工银饰品的方法分为“板件”和“拉丝”两种。板件,即把银子化成银条,然后碾成片,再按要求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银块。然后把银块焊接成各种式样,再用软金属做内衬,雕成各种花纹图案后,把软金属取下,银饰品即做成。
拉丝加工法是把化出的银子碾压成圆条,在不同的丝母上抽出各种型号的银丝。除做扭丝镯要在银丝上刻图纹外,其余都是搓丝。搓丝就是把几根银丝扭成一股。扭好后用钳子把银丝捏成花纹部件,再把各种部件拼拢通过焊接成为各种各样的的花型。
“板件”和“拉丝”工序的关键在于化银子上。化银的碗要固定稳,化银时不能让银水泼出,不然会降低火力,化不好银子。化银时的温度要保持在960—1000℃之间,这样化出的银水才能适合加工各种银饰品。
在加工的各种银饰品中,是以“二龙抢宝”耳环和圆筒镶花手镯的制作技术最有特色。二龙抢宝耳环,所用配件细小,技术难度大,要先把拉好的银丝碾成扁形,再扭成麻花状,然后在板模上弯曲成各种部件,把各部件口焊拢,进行压型,压好型把各部件拼成:二龙抢宝状”。
圆筒镶花手镯,中间细、两端粗,口呈喇叭形,表面镶有突起的花纺图案。其制作方法是先抽银丝,然后把圆的银丝锤扁,再把两股扁的银丝合搓成一股有齿状的银丝,接着在花板上做成各种花纹图案,最后焊在镯头上。这样精美独特的银饰品就算做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阿昌族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现在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上。阿昌族没有文字,长期以来,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保留下了大量史诗、故事、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
在滇西阿昌族地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新婚夫妇,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娘家拜年的“吃春客”活动。此后,新媳妇将要与新郎官结伴从娘家返回夫家。清晨,娘..
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婚俗 晚上串门 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
每逢节日都有歌舞等娱乐活动。劳动时,走路时,山上田边,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悦耳的歌声。阿昌族民歌善于以物拟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调悠扬,在不同的场合,用..
腊撒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泼水节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来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并尽情欢歌。太阳落山,摆场上的青年开始回家,要是小伙子看..
云南陇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区。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房屋排列整齐、集中,寨内巷道中间皆铺石板,方便雨天时行路。进出村寨皆有带门廊、石凳的寨门,以便行人纳..
阿昌族的饮食文化,我们不得不从阿昌族独特而又有趣的结婚仪式结束时说起。结婚仪式结束,男方的客人快来时,新娘到半路迎接,到离家一公里处,众客人坐下不走了。新..
分布在云南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是阿昌族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全国仅有的曩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陇川户撒3个阿昌族乡,占全国3个阿昌族乡人口的66%,人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