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饮食 保安族最喜欢什么食物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小麦面做的面条多种多样,有面片、拽面..
唐代铁城山古城遗址
元代“探马赤军”、明初军队营地。保安村小河以南铁城山、又称曼勒亥山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元代管理保安的长官驻在“古歇日”(大山)、又称曼勒亥山。
清乾隆《循化志》、《同仁县志》、青海省级文物保护碑、笔者社会实地调查。
保安堡城墙
保安堡城墙、保安营房。明万历二年筑城,清营房300多间,现存几十间。
城内村。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 明筑保安堡,请设保安营,城内保安族“营伍”人占一半100多户。同治年保安族被困突围。清乾隆《循化志》《保安族古籍文存与文化形态》、笔者社会实地调查。
明代石碑
明代石碑。王廷仪纪功碑高114公分,宽88公分,厚17公分,红砂石。碑顶呈半椭圆形,额题“大明”二字。正面右侧正文15行,楷书阴文,共504字,其中字迹漫漶莫辨认者共97个字,占17.7%;碑身左侧刻着立碑者的官衔/姓氏及工匠姓名,共排成17行。现存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寺。
保安神炮
保安神炮。明代制造,大小炮各一门。大炮长约1米,炮口外径10厘米,内经5厘米炮身正面铸有“万里乙未年,陕西省造,重280斤,军匠朱彦”25字造炮题记。小炮的炮身为大炮的二分之一,式样结构与大炮相仿。炮身正面铸有“民匠张黑牛”5字。青海同仁县保安乡保安城内村 现存在青海省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小麦面做的面条多种多样,有面片、拽面..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
保安族腰刀响誉海内外。保安族有着悠久的制刀历史,保安腰刀选材精细、外型美观、锋利耐用、制作技术高超,在甘肃、青海各民族中享有盛名。据说,保安族的制刀手工业..
据说,清朝咸丰时期,保安族辗转迁徙,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到处学到打铁技术。当时制作的腰刀只为实用,如屠宰牛羊等,做工粗糙。迁居至大河..
庄子伟大,常以寓言说清楚一些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哲学,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深受启迪,从而找到自己的地头。无论是齐桓公轮扁的振聋发聩还是梓庆木匠的真实常态,都..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是保安人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人也懂得当地的汉语。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
聚居于大河家镇甘河滩、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制刀,所产刀具锋利无比,构造精巧、式样考究,工艺独成一体,称“保安腰刀”,它与藏刀、蒙古..
保安族的民歌大多采用汉语演唱,分花儿与宴席曲两大类。在花儿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保安令”,它是在对回族、汉族花儿改造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
传说一 保安腰刀是 保安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种民族工艺品,习惯挂在腰间, 就称其保安腰刀了。 据说在 成吉思汗占领各国的时候,曾在 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