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有啥社会组织

时间: 浏览:加载中...

  “阿格尼”“‘阿格尼’是由最亲的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阿格尼’是一个合成词,及突厥语种的‘阿改’(哥哥)和‘乃尼’(弟弟)两次复合而成,相当于汉语中的‘当家子’。”韩占祥老人说。据记者了解,撒拉族的“阿格尼”中,父亲在整个氏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免费使用子孙的生产工具,父辈对子孙有统帅权利,但也不同程度地残留着母权制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看,舅舅对外甥拥有特别的权利,凡被认为是一些重大的家事,诸如外甥结婚,诞生,丧葬以及变卖家产,分家、外出谋生,外出归来等一应诸事,都须请阿舅来主持,或征得他的同意。由此可见,在撒拉族“阿格尼”制度中,虽然父权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舅权即母权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撒拉族在本“阿格尼”内禁婚是一条根本的准则,氏族内是不能相互通婚的,但姐妹的子女是可以通婚的。这是因为“阿格尼”仅指兄弟即男系,而没有指姐妹。所以把姐妹看做是“外人”,究其原因,这是伙婚制的残留。即在亲属制度中被忽视为旁系兄弟姐妹的人,包括疏远的兄弟姐妹,都被永远纳入婚姻关系中。而亲兄弟姐妹则一律不得通婚,虽然血缘上是亲属,但是属于不同的氏族。撒拉族早期先民社会中,“阿格尼”长(即族长)是具有一定的固定地位的,并在“阿格尼‘内部传承。他的职能如一家之父,一族之长。这些头人所充当的角色:在”阿格尼“内部发生矛盾时,有调解权,对外起联络员的作用,他们有权使用部分公共财产。

3.jpeg

  “孔木散”“孔木撒”是“孔木”和“散尼”的复合词,当代突厥语种意为“全体、全部”。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孔木散”意为全体民族成员在内的所有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人,“孔木撒”在此是指“一姓人”或“一个根子”,是由“阿格尼”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组织,一个“孔木散”包括3至5个“阿格尼”不等。

  每个“孔木散”中都由头目,称“哈尔”,意为长者或才者。修渠挖泥,开垦荒地,管理宗教事务以及与其他“孔木散”交往时,均由“哈尔”出面负责。各户之间如有纠纷,先由“哈尔”调解,若“哈尔”解决不了,再转上面解决。每个“孔木散”同时也是一个宗教活动单位,要出一名学董参加村里清真寺的管理工作,即负责管理寺院财产,向群众征收学粮、宗教费用,这样,“哈尔”即是行政上的基层统治者,又是宗教义务的基层管理者。

  据韩占祥老人介绍,撒拉族“孔木散”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是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一般来说一个“孔木散”就是一个姓氏,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祖先繁衍而来的,互相彼此都是亲戚,外姓人一般来说不能加入到同姓“孔木散”。

  “阿格勒”“阿格勒”意为“村落”或“村子”,它是由几个“孔木散”联合形成的单独的居住区。撒拉族先民大约在7世纪初,分为东西五部,西东部就是乌古思,有23系,而撒鲁尔是其中的一支,有自己特殊的标志,图腾,旌旗,并按照一定的范围从事牧业生产,同一民族组成“阿格勒”为家,毡房,后来才发展成地域性概念,前者含义仍存在于哈萨克等游牧民族中,但是东迁后撒拉族先民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阿格勒”,比如街子有18个“阿格勒”,清水有9个“阿格勒”。

  循化县县长韩永东告诉记者,撒拉族一开始各氏族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不同的“阿格勒”,由于他们是从不同民族和地区发展而来的,所以最初各自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4.jpeg

  但是在撒拉族先民聚居区的影响下,逐渐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特征,最后被同化了,融合到撒拉族中。“阿格勒”最初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同一个“阿格勒”是一个氏族或者众氏族,同一个“阿格勒”内部护卫兄弟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就有亲疏之分。一般来说“阿格勒”内部是主体,“阿格勒”由它诞生出子系“阿格勒”,或者更远的“阿格勒”,彼此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是这种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阿格勒”基本上不复存在了,而是表现于地缘关系上,也就是“阿格勒”是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过度的社会组织标志。

  由于撒拉族先民来源不同,东迁后各地域中保留了自己先民的语言,为此,每个“阿格勒”最初他们用过不同的民族语言,但是在不断交流中,久而久之,差距变小,最后形成统一的撒拉语,比如街子沈家讲汉语,后来却改讲撒拉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传统文化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撒拉族建筑 历经风雨的撒拉族古篱笆楼

      循化县清水乡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今年30岁,已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的古篱笆楼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  据马穆罕默介绍,原先他家里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

    撒拉族建筑 历经风雨的撒拉族古篱笆楼
  • 揭秘黄河石画:撒拉族悠久的民间艺术

      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里的石头登堂入室,成为受人们喜爱的黄河石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这种用黄河里的石头作的画已注册“撒拉黄河石艺”(..

    揭秘黄河石画:撒拉族悠久的民间艺术
  • 撒拉族乐器 撒拉族的口弦究竟有多小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 ..

    撒拉族乐器 撒拉族的口弦究竟有多小
  • 撒拉族的清真寺都有啥别称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称谓。阿拉伯语“买斯吉德”的意译。泛指穆斯林举行礼拜等宗教功课及举办宗教教育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清真寺还有以下多重称谓—..

    撒拉族的清真寺都有啥别称
  • 撒拉族的伊斯兰教和古兰经

      撒拉族的伊斯兰教  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先后传入..

    撒拉族的伊斯兰教和古兰经
  •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尕最制度是啥

      早在唐宋时期,“尕(因 ga上声)最”已作为回族教坊的宗教领导者或教法裁决人在我国回族聚居区出现,元时译作“哈的”,当时政府设立“回回哈的所”,以调解..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尕最制度是啥
  • 撒拉族饮食简介 撒拉族用啥招待客人

      撒拉族是我国兄弟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绝大多数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邻近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乡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

    撒拉族饮食简介 撒拉族用啥招待客人
  • 撒拉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人喜欢吃啥

      牛羊头蹄是撒拉族人普遍爱的一种肉食。宰罢牛羊后,砍去犄角,用烧红的铁铲把牛羊头上各部位的手燎尽,再用碱面水洗净。用刀从牛羊头的嘴角处沿牙骨割到耳后根,劈成..

    撒拉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人喜欢吃啥
  •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有啥社会组织

      “阿格尼”“‘阿格尼’是由最亲的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阿格尼’是一个合成词,及突厥语种的‘阿改’(哥哥)和‘乃尼’(弟弟)两次复合而成,相当于汉语中的..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有啥社会组织
  •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据撒拉族民间歌手韩占祥老人介绍,撒拉族社会基本的组织结构是(意为家庭),若干个又组成一个“阿格尼”(意为近亲组织)。若干个“阿格尼”又形成了一个“孔木散”..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