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是怎么恢复齐国的?隐忍3年换来了36年霸业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威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关于这个典故,史料中有两种说法,阐述了两个君王的言行,一个是春秋霸主楚庄王,另一个则是齐国齐威王。

  而这两人言行,也是出奇一致,刚继位后,不向国内发布任何命令,每日寻欢作乐,一个严令下是谏言,一个则对于下属的劝诫不闻不问。

  如此持续三年后,忠于在某日开窍,面对下属谏言,突兀一转身,成了明君帝王。

  这反转,长期被后人视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表现。

image.png

  嗯嗯,如这样看问题,那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般而言,英明决断主,都是心思慎密人,这样人行事,从不无的放矢,而是意有所指,看这两人后续的英明劲,说他们傻,那真是考验智商的论断。

  由此可见,这隐忍低调荒唐,必为有意纵容,刻意为之。

  目的,就是让无数人在毫无管制,毫无压力的时间段,露出自己的真实面貌。

  这面貌,属撕去伪装后的真态,只有这个时候,至于目的也很简单,有三点。

  第一:看清时局。

  君王无所事事,下面人难免拉帮结派,奸人成党,君子抱团,这是分辨势力。

  其次:看清人品

  君王醉心享乐,臣下难免阿谀奉承,这时候,看清人品就非常容易了。致力于纵容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媚上无见。终于职责的人,就凸显出来了。

image.png

  最后:谋定后动

  看清时局是为了找寻可以依靠的团队,看清人品,是找寻可以依托的人才,随后该如何?

  当然是让原本应该烧起来的三把火烧起来!

  楚庄王继位时,年纪不到20岁,国内矛盾重重,还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这样时局,一上台立马定策、选人、立威无疑自寻死路,只能以静制动!同样,齐威王继位时也如此,刚一上台,就遭遇韩赵魏三国攻击,国内也动荡不安,如果操之过急难免有倾覆危险。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事不可为时,强行做,必定结果不好,不如徐徐图之,由此才有后续的麻痹臣下,纵容臣下, 之举出现。

  经历三年观察!

  楚庄王任用伍举、苏从、孙叔敖成大业。

  齐威王任用邹忌,田忌,孙膑促成变革。

  这两人几乎用一样的套路,演绎了变革时代,作为新君王的韬晦之道,无疑是后世无数创二代需要学习的手腕。

  那么谁更胜一筹?

image.png

  在我看来,以成就而论,楚庄王虽有五霸地位,却稍逊齐威王一筹,原因也很简单,起点不同而已。

  齐楚虽同为大国,可楚国在整个春秋时代,一直偏居一隅,属长期霸主外部威胁相较处于华夏核心区的齐国,少了很多。

  试问在秦国之前,又有几个不开眼的,会不顾后方安危南下和楚国争雄?

  反观齐国,则处于中原核心区,左边韩赵魏虎视眈眈,背后燕国也非软柿子,下面楚国一直不对盘,除了滨海方可谓三面受敌。

  这样的政治环境,需要更多智慧。

  而这智慧的体现来自整肃内部。

  受限于春秋战国分封制遗毒,当时诸国或多或少都有割据问题,这个问题在楚国很严重,在齐国也是如此。

  齐国有四都之说,就是四个大夫各控一都,和国君所在的临淄成五足鼎立之势。

  这五都,临淄之外的平陆、阿、即墨和莒,都是既有常备军,也有大夫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存在的实体。

  这就难免出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封疆大吏和中央制衡,而其中起到调和作用的则是中枢内臣。

  任何一个稳定的机构组成,最平衡的关系应是三角关系,居于上的君王占据主导权,居于下的地方和中枢内臣处于制衡状态。

  当然这样三角,在历朝历代也非一成不变.

  后续历史中,宦官、外戚、世族、官僚集团,严格意义上讲都是三方制衡势力的一方。由此才有了三角格局的不断变迁。

image.png

  在这样的构架之下,就有了一个定义,权利始于朝廷,而利益诉求放却居于下方,这样的情况,对于君王而言,最可怕的事就是另外两方势力的联合。

  他们如果互相勾结,难免君王地位不稳。

  他们如果互相包庇,难免君王受到蒙逼。

  他们如果互相内斗,也算有利有弊之事。

  由此,才有了对君王平衡力的高要求,所谓兼听则明,中庸之道,说的都是这个理。

  中庸属睁只眼闭只眼举动,容忍可以容忍的,兼听则明则属于管束和平衡的举动,惩肃不能容忍的。

  而这个管束整肃,最关键的从不是对下,而是对君王身边亲近之人的。

  因为他们属于权利传导的关键人,君王门前一小卒,放外也是三品官。

  这样的人,可以影响君王,那么他们对于君王获取信息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而齐威王也用现身说法,告诉了后人,如何整肃身边人。

image.png

  话说某日,齐威王召唤即墨大夫来朝说,你在即墨任职,身边人都说即墨治理的很荒唐,总有人打小报告!

  可是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野富庶,人民丰足,官府和谐东方因此安宁。我明白这是你不削打点我身边人的缘故。随后再充分肯定成绩之后,还赏赐了即墨大夫一万户俸禄。随后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说道,自从你任职之后,每天都有人说你的好话,我派人去阿(城)查看,发现田地荒芜,百姓困苦,赵国攻鄄,你不救,卫国夺薛陵,你也不知道。我知道这是你使重金贿赂我身边人说好话的结果。

  说完这话后,齐威王就将自己身边那些给阿地大夫说好话的左右近臣处死了,刑法很吓人煮死的。

  这才算是齐威王站稳脚跟之后,所行的立威之举!

  从此以后,所有人对这个年轻君王再也不敢等闲视之,而是毕恭毕敬.

  因为他通过三年蛰伏看清了势力划分,弄明了谁是人才,随后又用雷霆一击,让所人明白他的狠辣。

  从此之后,众大臣再也不敢弄虚作假,都尽心竭力办事,由此才有了齐国的大治。也让对权欲和钱财心之所向的人,一见齐威王就想到被烹之人的哭喊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齐威王与魏惠王论国宝:人才与珠宝的不同价值

      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齐威王与魏惠王两位君主曾有过一次关于国宝的精彩对话。这次对话不仅展示了两位君主的不同治国理念,更深刻揭示了人才与珠宝在价值上的本质区别..

    齐威王与魏惠王论国宝:人才与珠宝的不同价值
  • 田忌为何敢忤逆齐威王?他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田忌为何敢忤逆齐威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战国时候的齐国,除了有收复以前的国家的田单将军外,还有..

    田忌为何敢忤逆齐威王?他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 齐威王是怎么恢复齐国的?隐忍3年换来了36年霸业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威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关于这个典故,史料中有两种说法,阐述了两个君王的言行,一个是春秋霸主楚庄王,另一个..

    齐威王是怎么恢复齐国的?隐忍3年换来了36年霸业
  • 群臣皆畏惧齐威王,为何淳于髡却敢讽刺他呢?

      淳于髡,髡字读做kūn。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

    群臣皆畏惧齐威王,为何淳于髡却敢讽刺他呢?
  • 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互相称王,为何楚威王愤怒不已?

      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的重要历史事件。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

    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互相称王,为何楚威王愤怒不已?
  • 齐威王是什么人?一鸣惊人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你一定不知道吧,齐威王才是“一鸣惊人”成语的原创,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一直以为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典是楚庄王,独此一家,别无分..

    齐威王是什么人?一鸣惊人是怎么来的
  • 齐威王从昏君到明君,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齐威王为什么能从一个昏君变成一个明君 ,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齐威王继位之初,不理朝政,邹忌就利用与齐威王谈论音乐的机会给他讲..

    齐威王从昏君到明君,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是什么意思?

      原文  齐威王、魏惠王(梁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是什么意思?
  • 齐威王是谁?齐桓公之子齐威王生平介绍

      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齐威王、齐宣王之时,是齐之鼎盛时期,时楚已先后灭..

    齐威王是谁?齐桓公之子齐威王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