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人尽可夫背后有什么典故吗?主人公祭氏最后的结局如何?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成语“人尽可夫”。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家都知道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人尽可夫”对女人来说不是一句好话。辞海说“人尽可夫”是指不守贞操的女子,其实这句成语原本不是这个意思。

image.png

  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攻破了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荒淫无道的周幽王被杀,残存的大臣们奉着太子宜臼东逃到雒邑(洛阳),而后宜臼即位为平王,定都雒邑,历史以这年将周王朝划分为西周与东周。东周初期,随着平王东迁的郑氏一族,经过武公掘突、庄公寤生两代七十年的经营成为春秋初期的强国。但是在庄公死后,由于四子争位国力严重内耗,郑国从此没落沦为小国,经常不得不“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郑国夹在秦、楚两大国之间,被秦攻打就向秦国朝贡,被楚攻打就向楚国朝贡的窘态。然而后来也和“人尽可夫”一样变成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形容。然而私下仔细想想,如果不要顾忌男性社会假道学的挞伐,其实女人如果能“人尽可夫”和“朝秦暮楚”,那岂不是幸福的人生吗?这种女人在男性社会里会让众人指指点点,然而私下里很多男人却想勾搭她,或被她勾搭。

image.png

  “人尽可夫”的典故发生在郑庄公死后,太子姬忽即位为昭公。昭公当年曾领兵助齐抗戎,事后齐候厘公(僖公)欲以女儿文姜婚配予他,昭公明知文姜与胞兄齐世子姜诸儿有私情于是拒绝,但他没明言,他讲出了一句后来也成为成语的名言“齐大非偶”。昭公后来娶陈女为妻。然而因为他不娶齐文姜为妻,失去强大齐国当靠山。即位当年的九月,他的二弟姬突在母族宋庄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夺位。姬忽败逃卫国,姬突即位为郑厉公。

  庄公死时郑国掌权的大夫叫祭仲,宋庄公利用祭仲到宋国报聘时,武力挟持祭仲与姬突盟誓支持他夺位,宋庄公还派宋国主要家族,也是姬突的岳家雍氏家族的成员雍纠和姬突和祭仲一起回郑国。雍纠的功能是作为姬突的班底牵制祭仲,也作为宋国在郑国的代理人以保障宋国的利益。宋庄公还要祭仲把女儿嫁给雍纠,让姬突、祭仲、雍纠三人结成利益共同体。

image.png

  公元前六九七年,郑厉公姬突在位的第四年,厉公因为不满祭仲把持国政,与雍纠密谋除掉祭仲。雍纠回家后,妻子祭氏察觉他神色有异,笨男人被妻子套出话来。祭氏回娘家问她母亲说:“父与夫,二者孰亲?”其母答:“皆亲。”又问:“二者亲情孰甚?”其母曰:“父甚于夫。”祭氏问:“何也?”其母答:“未嫁之女,人尽可夫,夫无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无再生。夫合于人,而父合于天。夫安得比于父哉!”祭仲妻这番话掷地有声,说的头头是道。雍氏听了母亲的话也觉得有道理,就把丈夫和厉公的密谋告诉母亲转告祭仲,于是祭仲先下手为强干掉雍纠,厉公也只好出奔蔡国。

  “人尽可夫”这句成语由此而来,本来的意思是说:没出嫁的女人可选择任何男人来当她的丈夫,即使已嫁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与变故而再嫁,任何男人还是都有可能成为她的丈夫。后世把“夫”当动词用,把整句话当形容词,指任何男人都可以和她发生性行为的女人,严格讲只有失足女符合条件;但对与多个男子发生过性行为的妇女亦可如此形容。

  祭氏和雍纠做了四年的夫妻,因为“父重于夫、人尽可夫”这句话出卖了丈夫雍纠,改变了郑国的历史,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实主导整个事件的症结不在祭仲夫人嘴巴里讲出的那番父重于夫的大道理。真相还是在于两性间的性关系,如果雍纠在那方面能让祭氏满意,祭氏会服服贴贴的向着自己的男人。俗话说“女心外向”,对女人来说,男人和父亲之间,正确的选择永远是要和她共度一生,可以让她不时极乐升天的男人。只因雍纠无力满足祭氏,于是他虽然尽力巴结讨好妻子,却在妻子心目中成了可有可无的男人,被老婆出卖而身死异乡。

image.png

  祭仲在厉公出奔后,迎昭公姬忽复位。但两年后姬忽被次席大臣高弥渠趁祭仲不在国内时给弑了,另立老三姬亹。又隔两年,姬亹到齐国会盟被齐襄公杀了,祭仲再立老四姬婴继位。姬婴在位十四年,厉公姬突在齐国的支持下打回郑国杀了姬婴复位,又做了七年的郑侯。他在外流亡十三年吃了不少苦,尝尽冷暖,复位后他自然会算一下老帐。这时祭仲已在两年前死了,然而从此祭氏家族在郑国政坛消失,历史没交待“人尽可夫”的祭氏最后的结局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成语典故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