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饼充饥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画饼充饥的典故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
画饼充饥的典故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相关故事
有这么俩人拜了把兄弟。这一天,二兄弟要出远门,就到大哥家里辞行。去以前,就用秫秸杆儿和细米儿扎了一只鸡,给大哥送礼去了。到大哥家里,只有大嫂子在家里哪。
“大嫂子,我快出门啦,今儿个给大哥辞行来啦。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您哪,得啦,瓜子不饱是人心,您就把这只鸡收下吧!”
大嫂子一看,心说:“真有你的!”
“哎呀,二弟,你怎么这么客气呀,每次回来都叫你破费,”说着就把这只“鸡”收下啦,想了又想说:“二弟呀,你出去一趟不定多会儿才能回来,今儿个别走,无论如何在家里吃饭。也没有什么好的!家常便饭,坐下,坐下!”
说着就在桌上摆了两副筷子,放上两个碟儿,然后拿出她男人用的毛笔来,蘸了点墨,找了张纸,在纸上画了张烙饼。
“兄弟,吃把,趁热儿,凉了就不好吃啦!”
这位二弟用筷子假装而夹着这张“饼”,搁在嘴里嚼了半天,然后放下筷子说:“行了,今儿吃的太饱啦,谢谢您啦。我不等我大哥回来了。”二弟走后,不大工夫,大哥回来了,大嫂子说:“二弟今儿个给你辞行来啦还送了只“鸡”来。”说着把那只“鸡”拿给大哥瞧了瞧。大哥说:“人家给咱送礼来,没留人家吃饭吗?”“留他吃啦!”“烙饼,这不,还在这儿撂着吗!”大哥过去瞧了瞧这张“饼”:“咳!这都怨我不在家,就凭这只‘鸡’,说什么也不能给他吃这么大张的‘饼’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画饼充饥的典故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
画地为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指指定他在某一区域活动,就是不能超过这个活动范..
成语“画蛇添足”,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画蛇添足,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成语。但你可知道,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只顾个人..
【画蛇添足的出处】 1、《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唐·韩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诗:“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 ..
【画饼充饥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注释: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空有虚名..
【画龙点睛的故事出处】 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
【画地为牢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释义: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
【画地成图的意思】 《汉书·张安世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释义: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
你知道画地为牢的故事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画地为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à dì wéi láo,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