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大多数人都只学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回乡偶书》大多数人都只学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朝时以诗词著名,那个盛世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大诗人,所写下的诗句让后世之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惊。

  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特别重大的,特别是寄托了诗人浓厚感情的诗句,一旦读懂,那么心境也能贴合着作者的思想,一同悲喜了。

  在著名的诗人中,贺知章也是比较出名的,能写欢悦之情也能写悲思之情。例如《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此句轻快活泼,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而悲诗又见于其作《回乡偶书》之中。

  在小学大家应该都学过,不过那时我们学的只是上半段。其实下半段更绝,读罢让人眼角生泪!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写于回乡之时,影响力巨大。在公元744年时,贺知章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了。这么大的年纪,或许早已忘了家乡的模样吧。也是因思乡心切,他向皇帝上书请辞。

  唐玄宗感恩“贺监”对朝廷的辛劳与贡献,自然也准奏了,同时还亲自赠了一首诗给他,并且让太子率领百官为其践行。得到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的追求。

  但是此时贺知章这把年纪,心中所想的也只有尽快归乡了。于是,便有了这首注满深情的《回乡偶书》,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小学时学过的这首诗词。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乡偶书

  当年我们学的时候还是在小学课本上,转眼间我们就已沉沦于岁月之中了。经受了岁月的摧残洗礼,我们也开始深切的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我们有些人或许一两年回家一次,因为交通便利我们能很快抵达天南地北。但是在古代,车马慢,一切都慢。而且在朝为官,更是难得回乡一次。幼时就离家奋斗,到现在回乡的时候自己的两鬓已布满了白发。

  这样的心情我们没有经历过,从层面上来说我们感受不到贺知章的那种心情。面对那些孩童通通都不认识了,他们还把自己误会成了客人。本是家乡客,却为异乡人。这种苦楚,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吧。

image.png

  图片:古代车马慢剧照

  至于《回乡偶书》的另一半,就更令人催泪了。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但是它绝对是经典,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乡偶书

  其实这首诗能够用四个字概括下来,就是“物是人非”。晚年贺知章是信奉道教的,在他回乡时也成为了道士。并且还将家中的老宅院也给改造成了道馆,想要过一过清心寡欲的生活。

  此诗开篇就直接点出了离乡时间之久,而人事早已经不是当年模样了。事实如此,贺知章入朝为官后就没什么时间回乡看看了,直到他再次踏上家乡故土,已经是五十年之后的事了。

  五十年,已经是一半的人生了。如今回乡,除了乡音依旧让人觉得亲切,其他的都已经物是人非了。但是,贺知章还是找到了幼时的景物,“惟有门前镜湖水”,也只有这一池清澈的镜湖水依旧如故了。

  春风吹拂而过,卷起层层波浪,依旧和旧时一样,令人感怀。

image.png

  图片:贺知章简介剧照

  这首诗看似没什么哀伤力度,实际上却蕴含了浓厚的哀伤之情。从镜湖水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往事,众所周知,回忆是最折磨人的,一旦想起便无法放下了。

  旧时的事情在脑中挥之不去,席卷而来的是一层一层的哀思,每一层都足以让人窒息。所有在整首诗词之中,贺知章未曾提及家乡的风景之物,亲人旧友也不曾出现。各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般来说写哀思都会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贺知章为何不用呢?

  其实不是他不想用,而是实在不知如何下笔。写人写物,他能以什么为参照呢?以前的好友不是离世了就是交情淡了,这么多年不走动联络感情,现在上门来的除了讨好巴结之外的人,还有谁呢?

image.png

  图片:贺知章写诗剧照

  他在刚回乡之时,就有孩童问到客从何处而来?这一句令他心头一颤。不过,在家乡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真的成了这个“客”了。

  本来想要落叶归根,可是现在身在家乡,却感觉不到家乡的意味了。究竟是他自己变了还是这家乡变了呢?心中的那个故乡也只能封存了,靠着回忆来渡过时日不多的晚年吧。

  更让人唏嘘的,是诗词中所提到的那一池镜湖水。其实这池镜湖水也并非当初之湖,而是唐玄宗特地赐给他的,在镜湖中划了一块然后赏赐给了他。

  所以,这一池镜湖承载回忆的作用倒是少了许多,更多的是他这一生的辉煌,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承载回忆的一池镜湖

  我们只知道《回乡偶书》的上半段,以为这已经是“思想之情”的极限,不料竟然还有下半段,而且写得更凄惨。在写完这两首诗词的同一年,贺知章因因病重而离开了人世,这样他就能真正的去寻找旧时的故乡了。

  贺知章的家乡早已物是人非,他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离开了这物是人非的故乡。虽然他已经故去,但是这两首诗未曾跟着他一同睡去,而是流传了下来,影响着后世,感动着后人。

  每当上了年纪的人读起他的思想作品,都会泪流满面。因为上了年纪之后,经历得多了,更是懂得了贺知章当时的心情。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乡偶书

  在小学课本中只收录了《回乡偶书》的上半段,所以多数人只学过这一半。当时我们所学到的,是归乡之后的喜悦之情。可是现在再来看,这份喜悦恐怕变为了悲喜吧。

  毕竟,儿时的故乡早已不在了,喜悦又能存在多久呢?感受下来,我们只能说贺知章是真的厉害,短短几句诗词就能感动那么多同胞,这也就是大作家的力量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