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还为他哭过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不少。一类名士,他们早已成名,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学中真出现了大..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不少。一类名士,他们早已成名,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学中真出现了大才之士,那么这些品评家也能据此再上一层楼。比如许劭评价曹操,庞德公提携卧龙凤雏,都曾传为一时美谈。还有一类名士,他们学问很大,但在其他方面上却不见其成绩。例如孔融喜爱评议时政,但从行事来看,却显得有些清谈了。
最后一类名士,他们效仿古时候的君子之风。其一言一行之间,也无不恪守君子之德。但是在那个乱世,能坚持做到这种程度的,少之又少。在笔者看来,这类人才真正算的上是古之名士。而曹魏集团中的袁涣,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员。
说到袁涣,他虽然也是出自袁氏,父亲也曾位列汉朝三公。但他和袁绍出身的那个袁氏,其实并无多少关联。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可以看到,袁涣还曾经和刘备有过一段渊源。在袁术兵败被杀之后,袁涣也是出于这点考虑,才答应留在吕布(此时和刘备关系亲密)麾下效命。
不过在刘备和吕布闹僵之后,后者为泄私愤,于是便令袁涣写封书信痛骂刘备。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对此,袁涣面无惧色,反而笑着应答,并将吕布斥责了一番,随后“布惭而止”。刘备曾有恩于袁涣,所以后者即便面对生死威胁,他也始终秉承着忠义之举。即便在数年之后,袁涣也始终未能忘记刘备的恩德:“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袁涣这样知恩图报的品行,难道不是古之名士应该有的气度吗?此为其一。
不久之后,吕布败亡于曹操之手。而袁涣此时的举动,也不由得令曹操都为之侧目。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引《袁氏世纪》:“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袁涣身处败军之中,依然保持气节。待到后来曹操封赏众人之时,袁涣也只是取走了百卷书籍。如果不是袁涣对待学问也很认真,那么他又怎么会是一个爱书之人?而且一个对待学问都如此认真严谨之人,那么他在待人处事之上,又怎么不会不遵循君子之道呢?此为其二。
袁涣后来因为自己的君子风度,也自然受到了曹操的重视。在曹操后来实行屯田制之时,袁涣又针对“民不乐,多逃亡”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曹操便是在听从了袁涣的见解之后,才开始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此举也让袁涣受到不少百姓的爱戴:“以病去官,百姓思之。”此为其三。
袁涣后来在地方上任职之时,采用古之君子的礼仪教化地方上的百姓,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仅如此,袁涣还起到过带头作用。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且看这段原文,袁涣为了帮助到有苦难的民众,他甚至不惜散尽家中的财物,这一点也是很多君子都没能做到的。此为其四。
笔者在为大家介绍袁涣之时,也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所感动。纵观袁涣一生行事,他素来秉承忠义,又好君子之风,懂得为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在其言谈举止之间,袁涣也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这难道还不是古之名士应该有的风范吗?而陈寿在为袁涣做传之时,便曾用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其品性如何:“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袁涣的君子之风,也同样感动过曹操:“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在当时那种乱世之下,能和袁涣有着相同君子之风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不少。一类名士,他们早已成名,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学中真出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