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巨人倒在了这个庸医的手术台上,三月半把世界玩得团团转吗?
1991年12月25日晚,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随后,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降下,被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取代。至此,存..
1991年12月25日晚,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随后,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降下,被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取代。至此,存在了近70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近70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夺目的成就。然而,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曾经能与美国一较高下的超级大国却土崩瓦解了。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列举一二,如体制僵化、经济结构不合理、贪污腐化、西方的和平演变等等。但今天,刀哥只想着重说一点,就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药方错误
1985年3月11日,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
面对当时苏联体制僵化、经济停滞等严峻局面,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且不是小修小补的那种,而是彻底的改革。
他的改革最先从经济领域入手。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标志着根本性改革的开始,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改革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自主经营,放宽农业政策,扩大农民自主权,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
虽然经济体制改革在某些领域和阶段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一直没有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改革并不顺利,甚至出现反复和倒退。
随着改革深化,戈尔巴乔夫觉得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无法保证。官僚主义已成为改革阻碍机制的主要力量。于是,在这一背景下,他提出“新思维”,在政治上倡导“公开性”“ 民主化”原则,试图使整个改革不可逆转。
戈尔巴乔夫认为,民主化是粉碎改革主要阻碍力量的最有力武器。
然而,他缺乏作为超级大国最高领导人应有的政治智慧和定力。他先大谈“向列宁请教是改革的思想源泉”,恢复列宁时代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原则,造成实质的党政分离。更糟糕的是,由于苏维埃代表要经差额选举产生,结果导致激进民主派迅速崛起和多党制格局的形成。
后来,他为了稳住政局又不得不仓促改行总统制。但为时已晚,不仅他个人威信急剧下滑,而且改革失控的恶果已经向全社会蔓延开来。
道路背离
回顾苏联历史,我们会发现,虽然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留下了一些经验,但后期却犯下严重错误,而且是致命的。
列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斯大林更是为介绍、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上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离世,苏共中央领导层多数来自经济和组织部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有限,理论素养不高。于是,苏共蜕变的思想种子开始撒下。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虽然表面上仍然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但实际上已将其束之高阁、不闻不问,理论上鲜见创新和突破。
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共领导人开始背弃共产主义的信仰,思想上逐渐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988年6月,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强调了“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他认为,
“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社会结构、经济成份、社会利益都是多元的,意识形态也应该多元。必须废除过去“意识形态的专制主义”和“精神垄断”,使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种思想和意见自由存在和得到传播。
”
在假改革、真背离的道路上,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亚·雅科夫列夫与戈尔巴乔夫一唱一和。
作为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人,雅科夫列夫不仅肆无忌惮地发表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甚至还公开提出组织上将“苏共一分为二”的建议:把苏共分成社会党和人民民主党,全民投票选举总统,任期10年……政府由在全民选举中获胜的党的总书记领导,等等 。
苏共最高领导层出现这样的分裂念头,最后彻底抛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党的领导也就在所难免。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时,苏共依然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全部活动“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和自己的纲领”。但到了二十八大,在纲领性的声明和章程中,苏共已是一个按照自愿原则联合苏联公民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其目标是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到了1991年,苏共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已完全改变,变成“一个社会进步和民主改革的党,一个维护社会公正和全人类价值的党,一个主张经济、政治和精神自由的党”,其全部活动将遵循“人道主义和全人类价值”、“民主和自由”等原则。
显然,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已经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企图试穿西方社会党的外衣,大厦将倾前的混乱可见一斑。
思想混乱
苏共领导层在路线上的动摇,必然引发社会舆论的混乱,一些激进势力乘机夺取话语权。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自由激进派代表人物、历史学家尤·阿法纳西耶夫宣称:“这种体制不应当修补!它有三大支柱:苏联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自治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国家的帝国主义本质;非市场经济的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垄断。应当逐步地、不流血地、拆除这三根支柱”。
一位西方苏联专家曾这样描述当时苏联知识界的情绪和期盼:“社会主义不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会取代资本主义,更不会提供另一番图景。”
社会中的激进势力还利用各种“历史问题”大做文章。他们疯狂地揭批斯大林,提出“十月革命是一场超恐怖的革命”。列宁也成为被讥讽和批评的对象。苏联的历史被怀疑,被否定,以至于1988年苏联教育部门不得不取消了中学的历史考试。
此外,社会中还掀起一股“改名潮”,那些与列宁、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有关的名称,纷纷被冠以新名,以示跟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
比如马克思地铁站、恩格斯汽车站没有了。列宁格勒改名圣彼得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改成叶卡捷琳堡,高尔基城也改成了下诺夫哥罗德,等等。但改名不仅是换个叫法这么简单,往往牵涉交通、邮政、市政等诸多问题,耗费甚巨。即便如此,红色象征还是一个个被抹掉了。
与此同时,沙皇俄国的旧势力纷纷回国。一些人声称自己有罗曼诺夫王朝的血统,开始挖掘这些东西并以此为荣。另一方面,自由激进势力大肆叫嚷“把列宁的遗体从红场迁走”。
一时间,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理想破灭、偶像坍塌,整个社会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帝国瓦解
苏联解体前境内大小民族多达120多个,分属于15个加盟共和国,民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依靠各地区、各民族共同信奉的意识形态、统一的共产党组织以及行政体制,苏联得以将各组成部分连接起来。
但戈尔巴乔夫在推行“改革的新思维”后,质疑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提出“走民主化道路”,削弱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再加上经济困境,促使各加盟共和国离心倾向越发明显。先是波罗的海三国的第一书记无故不参加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了。而后格鲁吉亚等中亚国家也感觉到打出民族独立的大旗非常好。
在“8·19”政变后,戈尔巴乔夫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随后又下令停止苏共活动,没收其财产,各共和国共产党也随之解散或自谋出路。于是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首脑,借助本国民族主义的“东风”,纷纷改旗易帜把自己装扮成“民族领袖”,以此获得继续掌权的合法性。
1990年3月11日,在戈尔巴乔夫上台整整5年的日子,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尽管苏联对此并不承认,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就此倒下。其他共和国纷纷仿效立陶宛,先后发表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
面对此种情境,作为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苏联军队居然无动于衷,甚至倒戈。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象不仅包括经济政治,也包括军队。他削减军费,调整军队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而且主动放弃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为表现“新思维”,树立改革形象,他和部分苏共领导人刻意与军队保持距离。
苏军40集团军司令格罗莫夫曾说,当集团军从阿富汗完成撤军回到苏联境内时,“没有一名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国防部的领导人来迎接我们”,“故意不重视部队撤出阿富汗这件事是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失策表现之一,戈尔巴乔夫的战友们随随便便就将前任的错误推到我们身上”。
戈尔巴乔夫将军队向外推,就有人会往自己那边拉。叶利钦和各军区长官私交甚好,他甚至亮出底牌,表示未来的政府会尽一切可能保证军队开支,同时大幅提高军队人员的薪水。后来在“8·19”政变中,正是叶利钦对军队的影响力导致开进莫斯科的装甲部队临阵倒戈,从而断送了苏联强硬派阻止国家土崩瓦解的最后努力。
多说两句
苏联就像一个久病不愈的病人,存在各种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确实应该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也确实扮演了一个庸医的角色,把一个有疥癣之疾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大脑给换了。
有人说,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看完此文,相信大家应该会对这种论调嗤之以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戈尔巴乔夫搞垮,恰恰是因为戈氏缺乏政治定力,没有坚定的信仰,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
有鉴于此,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我们,更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 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特别感谢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对本文的大力帮助。
三月半把世界玩得团团转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991年12月25日晚,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随后,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降下,被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取代。至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