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寿公主十七岁就守寡 为何敢当面骂慈禧老寡妇
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一生可谓风光,无论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甚至连光绪皇帝在她面前都要俯首称臣。按理说这站在帝国的巅峰权利的顶端她应该是无所畏惧的,可有..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908年11月15日崩逝,葬于清东陵,谥号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即“孝钦显皇后”,谥号长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两位正宫,为大清皇后之最。
网络配图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汉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当时的一大批汉人。1906年,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
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冤案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慈禧的政治手段其实非常高明,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她在大清朝廷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弄满朝文武于股掌之中,能与其比肩的,似乎也只有一千多年前的武媚娘了。
那么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权势熏天的老佛爷究竟是什么样?如果您到颐和园参观,就可以在德和园里,看到一幅镶嵌在落地镜框里的油画,此画高234·5厘米,宽144厘米,画中的慈禧坐在硬木靠椅上,神态安详,栩栩如生。2007年专程从荷兰赶来修复这幅油画的文物专家安娜·范·格里文森评价道:“几乎可以感到太后脸颊上脂粉的质感。”
网络配图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慈禧的油画肖像中最为真实准确的一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与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幅于1905年6月20日,荷兰人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所画的油画肖像,当这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其实慈禧能讲出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过当时担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英语中“好”字怎样说。慈禧也曾向伍博士问过其他一些英语词汇的发音,但不管怎么样,说出“Good”,足以证明慈禧对这幅画十分满意。
然而,慈禧老佛爷并不知道,这位洋画家此时心中却另有打算。因为,这位荷兰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太后并没有见过,也很少有人知道,德和园里这幅画,并不是华士·胡博为慈禧所绘的唯一肖像。1906年,他在巴黎画廊展出了另一幅慈禧的画像,画中的慈禧完全没有德和园所存油画中的慈祥温和,而是带着咄咄逼人的表情。
网络配图
在画展出中曾有报刊评价此画——“最佳处就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
仔细端详这幅肖像,诚如胡博对慈禧的描述——“坐得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也只有这样一个刁悍的那拉氏,才能够解释那个时代一件件令人惊怵的往事吧。
这幅画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慈禧太后如果知道这位洋人敢在她面前耍鬼的话,只怕会改用满清十大酷刑来招待这位客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一生可谓风光,无论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甚至连光绪皇帝在她面前都要俯首称臣。按理说这站在帝国的巅峰权利的顶端她应该是无所畏惧的,可有..
慈禧作为清朝末期一个独揽大权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天不怕地不怕,不过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这个大清的掌权者也有自己的死穴,那就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丑女..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908年..
“垂帘听政”这个成语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那个时期,皇帝去世后,嗣君年幼,则可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帮助处理国家..
清朝有这么一位公主,她上不怕人人畏惧的慈禧,下不怕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敢当面指出慈禧的不是,也敢忤逆慈禧的心意,这位神奇的女子,就是固伦荣寿公主。 这位..
读史的乐趣,莫过于:当眼睛掠过史料时,脑海中自动跳出当时的景象。近日,祥哥在读徐梵澄的《蓬屋说诗》时,就看到这样一则记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惊诧万分!原..
慈禧,我们每个人都熟悉这个名字,知道清朝在她的统治下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使近代的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其实我们并没有完全了解她,她也有自己女人的..
在晚清,慈禧能够掌权近半个世纪,除了历史的机缘巧合外,与她自身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御臣之术。不可否认,慈禧首先有识人之才。..
读史的乐趣,莫过于:当眼睛掠过史料时,脑海中自动跳出当时的景象。近日,祥哥在读徐梵澄的《蓬屋说诗》时,就看到这样一则记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惊诧万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