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李殿冰:冀西军区反扫荡麻雀战扬威名
李殿冰,1913年12月出生在曲阳县尖地角村。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曲阳县的抗日动员会。幼时的打猎生涯,使他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
王璞,原名兰贵,1929年10月3日出生在河北省顺平县(原完县)野场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野场村距县城有近百里,位于太行山脚下。王璞的祖母是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父亲王三群、母亲张竹子是全村有名的老实人。王璞刚刚学走路时,母亲又生下了弟弟王全贵。全家五口的生活全靠父亲起早贪黑耕种自家那二亩半地和外出打短工维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侵略军顺铁路大举进犯。老百姓听到了保定失守的消息,人心惶惶。接着,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大胜仗的喜讯传来,人们受到鼓舞,又看到了光明。接着,八路军的一个班来到了离野场仅一公里的大悲村,他们到周围各村宣传抗日,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和号召青壮年参加八路军。群众听说他们就是在平型关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是聂荣臻司令员派来的人,都特别高兴。王璞当时才八九岁,对这些事儿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儿,就问父亲:“爹,八路军是干什么的?”“是专门打日本鬼子的!”不久,八路军这个班扩大到了一个大队,顺平县当时叫完县,也建立了游击队。王璞看到本村的一些大哥、大叔参加八路军、游击队,非常羡慕,他说:“我长大了也要参加八路军!”
晋察冀军区成立以后,成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许多抗日群众团体也相继成立。1938年在大悲村成立了区公所,接着,区农会、青救会、妇救会也建立起来了。为了加强对抗日工作的领导,党组织先后在各村发展了一批党员。王璞的父亲王三群,出身贫苦,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由区委直接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野场成立农会,王三群当选为农会主任。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照“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的原则,积极为前线筹粮筹款,号召青壮年参军,动员财主交出枪支。每当父亲和干部们到各家各户开展工作的时候,王璞总是跟在后面,所以,他很快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39年初,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担负了冀中抗战的主要任务。随后冀中的部队分批分期到平汉路以西地区整训,冀中平原上的第九分区也把后勤机关和一些工厂、仓库转移来此,王璞家乡这一带的大小山庄可就热闹起来了。八路军的被服厂就设在野场,王璞家也住进了八路军。
边区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边区的教育事业,在当时战争空前残酷,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指示各地要尽快恢复小学。人们打扫庙宇做课堂,搭起木板,砌起石块、土坯做桌凳,在战争的废墟上恢复一座座学校。野场的抗日小学很快建立起来了,区里派来了老师,王璞作为第一批学生入学了。当时,学校没有课本,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们很快认识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字词,明白了:“我们是老百姓”,“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每个人每条心都要向共产党靠近”等道理。孩子们有时要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学习,遇到敌人“扫荡”,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到山里树丛中坚持学习。王璞学习非常刻苦。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王璞”这个名字就是这位老师给他取的。王璞在老师的教育帮助和父亲的影响下茁壮成长。
1940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大巩固时期,敌我斗争形势更加尖锐复杂,敌人经常派遣特务、密探窜到各村,探听情报。野场一带有八路军的后勤机关,是八路军军工生产所在地,敌人更加重视。春天,为了加强治安防特,粉碎敌人的破坏阴谋,野场小学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王璞热心抗日,经常参加一些抗日活动,因此被选为儿童团团长,经常和他在一起的小墩被选为副团长。他们带领儿童团员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防止敌人窜入;还经常帮助村干部拥军优属、坚壁清野;进行文娱宣传,屋顶广播;为八路军带路等等,人们称他们是“小八路”。
夏天一个炎热的中午,人们大都在家吃饭、歇凉,地里、街上很少有人,这正是需要加强防范的时候。王璞和小墩一起在村西放哨,由于天热,他们爬上树,骑在树杈上四处远望。一会儿,看从西边的大悲方向来了一个人,但当他们跳下树来,拿着红缨枪准备上前要路条的时候,来人却不见了。王璞叫小墩在这里继续把守路口,自己到后沟去找。果然,那个人正急速地往村里走。王璞手持红缨枪猛地向他一指:“站住!”来人吓了一跳。“拿出你的路条来看一看?”
那人没理王璞继续往前走。“站住!”“干什么?”“你是哪村的?”“大悲的!”“到哪去?”“到你们村串亲戚!”“路条呢?”“蛖,就这么二里半地谁不认识谁呀!还要什么条子,我还有要紧事呢,别麻烦了!”王璞气愤地说:“别废话,别说你是西庄的乡亲,就是本村的叔叔大伯,不带路条也不让出入!”那家伙翻了脸:“瞧瞧,我是办公事儿的,耽误了,你负责!”“谁出门不知道带路条,办公事儿,更得带!”这时,小墩听到沟里有人说话也赶来了,俩人把来人送到村公所,经审查送到区里,后来听说这个家伙还真是来野场探听情报的。区上和村里的干部们都夸奖王璞是好样的,为抗日立了一功。
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边区政府要求对全区政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改革,春夏间完成村级政权的选举任务。区上指示野场组织群众自己来选举村长、副村长。但由谁来当村长,在野场却发生了一场斗争。广大群众想选个好村长来掌握印把子,领导大家开展抗日斗争,实行减租减息。但村里的几家财主也想把持印把子,好抗粮抗捐,阻止减租减息运动,维护他们的权势。所以,野场的选举进行了两次,都是由于几家财主的破坏和捣乱而失败了。
党支部为了搞好这次选举,通过选举对广大群众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就派了党员干部到各家各户宣传选好村长的重要性。学校老师为了配合选举还编了歌,教孩子们唱,歌词是:“杨叶青,柳叶长,今年要选个好村长。抗日是模范,办事公平十六两。不选那个滑头鬼,不选那白脸黑心狼……”为了使选举家喻户晓,儿童团白天写黑板报,晚上搞屋顶广播。这样,经过多方面宣传发动,大多数群众认清了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政权的重要意义,决心选一个真心实意领人们打鬼子的好村长。
野场第三次选举开始了,参加选举的群众扬眉吐气,早早来到会场。王璞带领儿童团员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红缨枪,喊着:“一、二、三、四”,精神抖擞地进入会场,并指挥儿童团唱了老师新编的选举歌。会议开始先由区长讲了民主选举的意义,然后公布了选举办法。办法规定:先分组讨论提名,然后集中各组意见,确定候选人,最后民主选出村长、副村长。办法一公布,一个财主的儿子跳起来说:“这办法我不同意!”妄图带头让他们那伙人站出来捣乱会场,继续破坏选举。群众和区里来的干部识破了他的阴谋。王璞带领儿童团员齐声高喊:“破坏选举就是破坏抗日!”区长站起来把桌子一拍:“民主选举是边区政府的指示,你几次破坏选举,今天还想捣乱,把他送到区上去!”原来想跟他一起起哄的几个人,看到了捣乱的下场,都不敢吭声了。在区长的主持下,选举顺利进行。王璞爹王三群入党后为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区里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当选为村长。
自从八路军到来之后,已有不少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对军人家属区上和村里都给了很多照顾,尤其是对老人更是无微不至,儿童团也承担了一些优待抗属的工作。青年王国全参军后,村里给他年迈的母亲盖了新房。王璞常常带领儿童团员为老人抬水、扫院子,热情地照顾老人的生活。有一天晚上下了大雪,第二天一大早,王璞带领儿童团员来给大娘扫雪。老人非常高兴,把孩子们叫到屋里,拿出枣儿、花生,让孩子们吃,还给孩子们讲儿子在前线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受教育,都称赞八路军是好样的。孩子们走了,大娘望着王璞的背影称赞不已。
1941年秋,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一上台,第一着棋就是立刻集中了7万多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为了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敌人把这次“扫荡”叫做“百万大战”。各分区接到军区反“扫荡”训令以后,一面积极作好思想、物质准备;一面将主力转到外线展开破击线。这天晚上,八路军一个排路过野场,要到贾各庄一带执行掩护部队转移任务,排长找到王璞家要求村长派一个人为他们带路。当时王璞爹去区上开会了,王璞娘正在炕上做军鞋。王璞听说部队要找人带路,非常高兴,放下书本,穿好衣服就要去给部队带路。排长见他年纪小,又怕遇上敌人,不同意王璞去。王璞坚决要去,他说:“这段路我熟!”王璞娘也说:“深更半夜了,就别麻烦别人了!”排长同意了。王璞走在部队前边,直奔贾各庄。开始走在沙滩上,一排人踩得石子嚓嚓响。王璞想:这太危险。于是,他把大家带到山坡的小路上。王璞摔倒了,手扎破了,一点也不觉得痛。快到龙旺水了,听到村里狗的叫声很急,一会儿,又响起了枪声。他们判定村里有敌人,便从远处绕过村子。到了约定的地点,早有一位挎着手枪的领导同志在那儿等着哩,见他们来了,忙上前说:“没有想到,在敌人的鼻子底下,你们来得这么快!”排长指着王璞说:“全凭这位机智勇敢的小向导了!”
老师为了加强对孩子们的政治思想教育,结合当时形势,拟定了儿童团员《抗日公约》:“我们是抗日的儿童团员,誓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坚决做到:一、不上鬼子学,不念鬼子书:二、 不吃鬼子糖,不上鬼子当;三、不向鬼子说实话,不给鬼子带路;四、不暴露八路军,不说出村干部”。王璞带领儿童团员到处宣传背诵。主力部队转移以后,为了对付敌人的“扫荡”区里指示要把留在村里的枪支坚壁起来。这天晚上,王璞带领儿童团员在村西站岗,由党支部书记、村长、武委会主任等弄来几个木箱子,把枪支放在里面。大家把箱子埋好以后,武委会主任郑重地嘱咐王璞他们一定要保密,不准让任何人知道。王璞表示:“放心吧,我们宁死也不说,决不向鬼子说实话!”
1943年四五月间,日军先后纠集了在北岳区周围担任守备任务的日伪军一、二万人,在北岳区唐河两岸“辗转扫荡”,妄图袭击八路军指挥机关,以“三光”来破坏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一开始,王璞爹就带领村里的青壮年跟着游击队配合主力打日军去了。王璞带领部分儿童团员躲进了村北的月儿洞。这个洞的洞口就像一轮弯弯的月亮,所以人们叫它月儿洞。洞口虽然很小,但洞里边地方特别大,大洞里边还有小洞,这里隐蔽着周围几个村的群众,还有两名八路军的伤员,由李家庄的妇救会主任王惠敏照顾。王惠敏是野场的姑娘嫁到李家庄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村妇救会主任。因此,几天来王璞一直帮助王惠敏姑姑照顾八路军的伤员。第三天,洞口忽然响起了枪声,这是汉奸带领日军“搜剿”来了。一个汉奸在洞口高声喊叫,边喊边骂,叫群众赶快出来。洞内鸦雀无声,最后那汉奸又喊道:再不出来就扔手榴弹啦!王惠敏和王璞把两名伤员藏在一个小洞里,还挡一些石块,然后就高声对大家说:“乡亲们,我们不怕他们,走吧!”乡亲们出来以后,日军队长又命令日伪军端着刺刀进到洞里搜查了一遍。洞里很黑,日伪军什么也没搜到,便把人们驱赶到李家庄。日本军收指使一个汉奸问:谁是八路军?谁是共产党?谁是村干部?但没有一个人回答。有个汉奸认出了王惠敏,揪住她的衣裳想把她拽出来。王惠敏倔强地挺了挺胸:“我自己会走!”敌人问她:“你是什么干部?”“俺村小,没干部!”“还有谁是干部?”“我不知道!”“八路军的衣服、粮食藏在哪?”“不知道!”敌人用皮鞭把王惠敏打倒在地。人群里的王璞敬佩王惠敏姑姑的坚强,更痛恨鬼子的残忍,不由得流下了热泪。突然,一个日本兵抓住王璞的衣服,瞪着眼珠子:“小孩,你的说,八路的有,干部的有?”王璞学着王惠敏姑姑的样子:“没有!”一个汉奸指着王惠敏问他:“妈的,没有,她是什么?”王璞说:“她不是俺村的,我不认识!”
月儿洞被敌人发现以后,几个村子的老人、妇女、儿童又集中隐蔽在野场北面的后石沟。这后石沟原来长满了桃树,每年春天满沟桃花盛开,清香迷人,人们叫它桃花沟。日本鬼子来了以后,这里遭到严重破坏,桃树不见了,现在已是乱石成堆,所以,人们就叫它后石沟了。王璞带领20多名儿童团员和老人们混在一起,他们轮流站岗放哨。王璞的奶奶、母亲和弟弟也都在这里。5月6日后半夜,下起了毛毛雨儿,天快亮的时候,雨停了。站了一夜岗的王璞,擦了擦脸,拧了拧湿透了的衣服,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听到一阵杂乱的枪声。他抬头一看,大肚梁、小肚梁上的日伪军已经包抄过来了,于是他便高喊:“乡亲们,鬼子来了!”
隐蔽在沟里的群众迅速向西沟口儿涌去,西边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人们扭头往东边沟口儿奔跑,东边的枪声更急。快10点钟的样子,日伪军把几个村子的200名群众赶到一块小小的平地上,又在对面的山坡上架起3挺机枪。日本军官逼迫群众交出八路军,交出八路军的被服、粮食、弹药。这时,王璞高高地举起右手:“儿童团员们!让我们一起背诵《儿童抗日公约》吧!”“我们是抗日的儿童团员,誓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不向鬼子说实话,不暴露八路军……”日军官穷凶恶极,命令3挺机枪同时开火,118名无辜群众惨死在敌人罪恶的枪口之下。
野场惨案是一曲悲歌,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一首赞歌。王璞等儿童团员表现得最为壮烈,王璞本人的年龄只有14岁,后来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称号。野场惨案已载入中国革命斗争的史册。在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编写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第378页是这样记载的:“……第三军分区完县(现改为顺平县)的野场村遭到的洗劫最为惨重。敌人把野场村群众二百多人驱赶到村边,用刺刀威逼着叫他们说出隐藏枪支、粮食、物资的地方。他们怀着深刻仇恨同敌人展开斗争,始终不透露一点秘密。疯狂的敌人大肆屠杀,118人壮烈牺牲,54人受了重伤。万恶的日寇又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血债。边区政府为了纪念这一壮烈的英雄事迹,在野场村边树起了一座纪念碑”。
野场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晋察冀第四专区党政军民各界组成工作队,到野场一带慰问、救济、治疗和处理善后工作。晋察冀第三军分区,第四专区各抗敌联合会,向全世界发表了《为日本法西斯残杀我妇孺老幼》的控诉书和《为野场惨案告同胞书》,刊登在当时的《晋察冀日报》上。
完县县政府还在《晋察冀日报》发出通令,称:野场惨案中的王三群同志满门忠烈,完县政府谨赠“模范家庭”称号。授予王璞的母亲张竹子“完县模范母亲”称号。并要求:不论人民、军队、干部,经过他们坟前,应止步致敬。
全国解放后,完县人民在烈士陵园为王璞等烈士建立了纪念碑亭。1984年,共青团河北省委在全省少年儿童中集资,在省会石家庄青少年宫建造了一尊高大的“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汉白玉塑像,以此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殿冰,1913年12月出生在曲阳县尖地角村。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曲阳县的抗日动员会。幼时的打猎生涯,使他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
8日25日,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的86岁高龄老兵王长山从香港飞赴南召县,准备参加全县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座谈会,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讲述炮火..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
他有个很老土的名字:强三娃。为给被日寇枪杀的爹娘报仇,他于1938年18岁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陆军第32军141师721团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强三..
“开平南楼七壮士”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开平市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开平南楼坚守八天七夜阻击日军,最后被捕并遭日军残暴杀害的故事。 本月1日,以开平“..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村。祖上世代务农。 祖父项为远务农兼理发。几代辛勤劳动..
解蕴山,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村。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七师)第二班就读。大名七师是由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一个..
“您二哥为什么有那么多别称?”5月中旬,记者来到古都安阳,见到了韩增丰烈士的弟弟韩增茂老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记者查阅的资料中,韩增丰1916年..
曾仁文 (1907~1943)江西吉水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11月参加农民起义。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