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妲己:苏护之女妲己一直为亡国背黑锅
对于妲己的姓氏,民间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说姓妲,有人说姓苏,也有人说姓叶、姓妲,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原本姓杨,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叶姓的年轻人,随夫姓改为叶..
对于妲己的姓氏,民间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说姓妲,有人说姓苏,也有人说姓叶、姓妲,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原本姓杨,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叶姓的年轻人,随夫姓改为叶,后来妲己进宫,便又改苏姓。那么,妲己到底姓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著作《封神演义》中,妲己生在大商诸侯之家,为大将冀州候苏护之女,上有一个哥哥叫苏全忠,女随父姓,作为苏护的女儿,苏全忠的妹妹,妲己自然姓苏了。之后在许多影视剧中,妖姬苏妲己作为重要角色被人们熟知,苏姓妲己自然而然便被接受了。
然而,据《国语》文中描述妲己是“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非苏非叶亦非杨,妲己姓己!她的名才是她的姓!这是为什么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有一段时期,在古代母系氏族中,女性的姓氏在名后,譬如褒姒,便是姓姒名褒,这跟我们如今的姓氏体系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如今,无论是妲姓还是己姓,都是一个极其少见的姓氏,因而在潜意识中,人们排斥了这种可能性。
据可考历史记载,妲己为部落有苏氏女,后商纣王伐有苏氏,妲己被献给了纣王,并非如《封神演义》中所说,为冀州候苏护女。苏氏部落中的女性并不姓苏。
因此,我们熟悉的九尾狐狸精、祸国殃民的大商妖姬苏妲己并不姓苏,妲己名妲,姓己。
历史上的妲己
因为封神榜的深入人心,因此在大多数人在心中对于妲己的印象都是那个无恶不作的风骚九尾狐,然而妲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她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女,因为背上祸害商纣灭亡的罪名最终被处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妲己,有苏氏部落之女,世人称之为苏妲己,根据左传中的记载,商纣王发动大军讨伐其部落,最终该部落因为难敌商军,为了谋求苟活于是献出部落中的食物、牲畜、马以及这位绝世美女妲己。
商纣王为人荒淫,贪恋美色,饮酒作乐,在得到妲己以后对她百般宠爱、言听是从,在宫中命令乐师作淫荡的乐曲,编排低俗的舞蹈,加强征税,尽收奇珍异宝于宫中,放羊飞禽走兽,整日不思朝政,于酒池肉林玩赤裸游戏,荒诞无比。
逐渐的,商纣王的种种恶行引发矛盾,开始有诸侯选择背叛于他,于是商纣王就运用更加残酷的刑法。妲己发明“炮烙”之刑,在铜柱上涂满油,将人绑上用火烧烤,每当妲己听到脚板被烧伤的惨叫声,就像听到乐曲般咯咯发笑,商纣王为了让妲己开心,于是愈发残暴。当时三公之一的九候将女儿献给商纣王,因为她不喜欢荒淫之事,纣王一怒之下将其杀之,还将九候剁成肉酱。
因为纣王的昏庸,人民矛盾加深,最终周武王联合众诸侯反抗,在牧野之战中一句将其打败,商朝覆灭,纣王自焚而死,而妲己也为周军杀害。
妲己千古背骂名
自古以来,妲己始终背负着红颜祸水的罪名,似乎商朝的灭亡与她紧紧绑在一起,如同真是因为她惊人的美貌与蛇蝎的心肠才导致了商朝政权的灭亡,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女人的存在真的具有亡国的力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当初的商朝十分强大,国富民强,国家实力十分强大,物资与军队都丰富雄厚。除此之外,商纣王为人刚强威猛,力能扛鼎,带领国家不断向外征服,开拓了大量的领土,威名远扬。那么如此如日中天的一个国家为何会仅仅毁在一个女子手中呢?还是说有其它的原因呢?
其实商纣王原来的名称叫帝辛,他暮年确实好近女色且饮酒作乐,十分固执己见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纣王带军讨伐有苏部落带回妲己时,他已经是花甲的年纪,即便年轻时再威猛,此时的他也已经垂垂老矣。然而妲己当时正是芳龄,又如此貌美,便如火焰一般瞬间点燃了纣王的生活。
妲己进入宫中时,正是商朝的国力达到顶峰的时刻,朝歌热闹非凡十分繁华。当时的商朝已经由游牧社步入农耕阶段,社会上大兴占卜迷信,无论宫中还是民间都常常举办祭祀典礼,醉生梦死不分日夜。
然而此时的帝辛由于过于将目光放在东南地区,而忽略了北面的周氏族,因为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逐渐向外放射、扩大势力,随着商纣王的昏庸无道引起重诸侯的纷纷脱商投周,于是姬昌的势力最终威胁并取代了商朝中心。
周文王与周武王誓死要剿灭商朝,这是长期政治与军事斗争的结果,而丑化妲己不过是一种为那些不能自持的国军开脱的政治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于妲己的姓氏,民间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说姓妲,有人说姓苏,也有人说姓叶、姓妲,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原本姓杨,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叶姓的年轻人,随夫姓改为叶..
历史上周瑜打黄盖是真实存在的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
一、宽刑慎法,历代难及。 元朝时代刑法的最大特点是宽刑慎法。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曾公开宣示臣下:“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朕实哀矜。”并著重提出宽刑慎法作..
导读: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