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赵匡胤的战神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以“陈桥兵变”和平篡位,开创了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者。然而,除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身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罪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960年正月初二,时任后周殿前都检点之职的赵匡胤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在众将士的簇拥下“黄袍加身”,几乎兵不血刃就把后周收拾成了北宋。这年,赵匡胤33岁。是为宋太祖。有人质疑赵匡胤得位不正,有欺负后周孤儿寡母之嫌,对不起于他有提携、攫拔之恩的的后周世宗柴荣。这确实是历史事实。他将后周变成大宋后,或许是心怀愧疚,对后周的皇室尤其是太后和幼帝柴宗训实行优待政策,礼遇甚厚,没有随意摧残。对于后周的一大批旧臣,只要愿意归顺的,他几乎未做任何变动,以前做什么如今还做什么,就连宰相也都是后周的原班人马继续在做。
而对于拥戴自己登上皇位的那些“开国功臣”,他也没有干“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恶事,其做法可能是史上所有开国君主中最厚道的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由来。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几乎没有诛杀一个功臣。而且,他还特地立下一个警示后人的“丹书铁券”:“不许擅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在赵匡胤的身体力行下,宋皇室形成了一个祖宗家法,绝不轻易诛杀大臣,尤其是直言敢谏的文臣。回望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你会发现,有宋一代,确实是较少荼毒、残害大臣的朝代。北宋建立后,赵匡胤采用金钱赎买之策,将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们拥有的大权逐渐融解掉。
最后,曾经拥兵自重、权势煊赫的节度使,变成了一个只享有尊崇荣誉职位的虚衔,用以褒奖和安置那些皇亲贵戚、文臣武将。由此,五代十国时动辄拥兵作乱、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象不再发生,实现了宋王朝权力结构中意义特别深远的转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特别典型的勾勒出赵匡胤的行事风格。军人出身,却不崇尚暴力,没有戾气,喜欢以较为温和的手段化解矛盾,应该说他是一个人格健全,胸襟非常恢廓大气的政治家。《宋史》记载:“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约有三:(1)、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2)、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3)、不加农田之赋”。
在卷帙浩繁的中华历史中,二十四姓帝王里,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一个,以开疆拓土、至高无上的开国皇帝之尊,给自己的继任者及子孙留下了这道誓约。在誓约中,他以严厉的口气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必遭天谴。上下五千年,这是唯一一份出自帝王之手,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誓约。对比下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不得封异姓为王”之类的促狭小气誓约,以及他俩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冷血狠毒手段,不得不感慨赵匡胤的恢弘大气、仁厚宽宏。从存在时间上看,宋朝(两宋)是中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享国祚319年,仅次于两汉的400年寿数。
但从空间上看,在所有定鼎中原的大一统国家中,宋王朝又是国土面积最小的一个。这一切都源于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制定的“偃武修文”之国策。这也是他最广为人诟病之处。所谓“赵匡胤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一说,恐怕也源出此处吧?据说北宋的国土面积大约只有唐朝一半;到南宋时更不堪一提,赵构仓皇南渡后,只剩半壁江山,疆域面积甚至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清朝的五分之一。但从经济文化上看,宋朝却称得上灿烂辉煌,花团锦簇,其发达、繁盛程度甚至超越了汉、唐,即便是明、清最鼎盛的仁宣、康乾时期,也无法比肩大宋的“开皇之治”。北宋很可能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期,甚至是当时世界上各方面最发达的国家。
令人搔破头皮也想不通的是,宋王朝又是中华历史上所有大一统帝国中,军事力量最羸弱的一个。与繁盛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朝的军队在面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挑战与侵凌时,战力疲软,屡战屡败,很少能够找到骄人的战绩。发达的经济,窘迫的国家财政,士气低落的军队,这种看似完全矛盾的状态,却真实的存在着。溯其根源,都和其开国君王赵匡胤的治国理念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可以从他的“卧榻”情节中找到答案。客观地说,五代时军阀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造成了宋王朝的先天不足,甚至还影响了此后400多年的中国历史格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扫北”,驱逐残元,这才解决了这一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难题。
)。赵匡胤作为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当然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到公元975年前后,他已基本统一中国后,其军队总兵力已达40多万人,便开始筹划收复十六州的战争。可惜的是,上天没有再给他时间、机会,他在49岁就突然英年早逝了。否则,以他的军事才干,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应该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赵匡胤自登基后的第四年(962年),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他针对各割据政权北强南弱的特点,为避免与凶悍好战却又正在走下坡路的辽国争雄,他一改周世宗柴荣的用兵方略,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用13年的时间,平定了除北汉之外的所有地区,基本上恢复了完整的国家版图。
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兵燹混乱与长期分裂,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是赵匡胤戎马一生中最大的功绩。五代时政变频繁,短短35年时间,中原历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共5姓13帝王。除中原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台”,周边还有南唐、吴越、前蜀、南汉、楚、闽、南平、南汉等十几个小王国,相互攻战不休,各霸一方。连年的战争,使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形势下,赵匡胤荡平群雄,统一全国,是顺应民心之举,符合历史潮流。立国后,为避免重蹈五代覆辙,他致力于改变重武轻文的旧风气。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请耆学名儒,以劝告、鼓励教化。
针对五代时文教不兴,学馆荒废的情形,他不仅下诏拨款修缮国子监学舍,还改革并推进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文教的振兴和开科取士的增多,大批读书人进入了官僚队伍,宋朝的统治基础也进一步扩大。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倡导文教,偃武修文,就应该切实发挥文人的重要作用。宋太祖制定的文官治国政策,至今仍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沿用。但他始料不及的是,他制定的一系列集权的军政措施,加强了皇权,却削弱了军队,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政府官僚化,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兵权过于集中,军人社会地位低贱,乃至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士气涣散,削弱了宋军的凝聚力、战斗力;官僚机构重叠、臃肿,相互牵制、掣肘,行政效率极低。
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北宋长期处于挨打、割地赔款的状态,最终国破家亡,徽、钦二帝竟被金军俘虏做了亡国奴。南宋大儒朱熹评价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寥寥数句就一阵见血地指出宋太祖重文轻武、高度集权之弊病及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人就有弱点,人无法超越其所处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是因为夜太黑,而赵匡胤又醒得太早了。在虎视眈眈、饥肠辘辘的强邻眼里,繁华富庶的大宋就是一块“肥肉”。而宋太祖自废武功之举,恰恰给了这些蛮族绝佳的施暴、抢掠机会……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是民族罪人,对于历史发展来说,他还是功大于过的.。
正如《宋史·太祖本纪》所说:“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相继收纳南土。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下面趣..
对赵匡胤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帝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许多与妇女有关。这个故事是关于女人的,但是历史太模糊了,..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平定荆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方案,赵匡胤应该继续向南进军,北方北汉虽..
作为一代枭雄,赵匡胤正可谓是生逢乱世,戎马一生,身处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他先后以其惊人的智慧和手段,以柴氏政权后周起家,成功的在五代十..
你们知道赵匡胤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能成为宋的开国皇帝,与他出色的政治手腕有很大关系。登基前,他是借着部..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兵分两路南下伐蜀,次年正月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宋朝..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
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陈桥兵变”赵匡胤为何不费一兵一卒?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就夺取了后周政权,为何他如此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