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邈是怎么丢掉江油关的?他是什么结局?
每当一提起蜀汉守将马邈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江油关故址旁立有一块石碑,该石碑呈墨青色,高两米一三,上面刻有“..
每当一提起蜀汉守将马邈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江油关故址旁立有一块石碑,该石碑呈墨青色,高两米一三,上面刻有“汉守将马藐忠义妻李氏故里”几个大字。这块碑是明朝万历四十年由龙州府知府孙延、同知彭漠、推官杜邦栋、平武知县向大有所立,目的是颂扬马邈之妻李夫人耻于丈夫投降魏军,后自缢而亡的忠义行为。
可是几年后,石碑上的“忠”字却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许多从此处经过的人看到石碑上的文字,都理解为“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他们气愤不已,这马邈明明是贪生怕死之徒,是他不战而降将江油关拱手献给邓艾,邓艾一路南下击败诸葛瞻,导致蜀汉灭亡。他忠在哪里?有的用石头击打,有的用打杵上的铁尖狠狠凿几下;时间长了“忠”字就消失了,原来的地方只剩下凹槽。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石碑上的大字就成了“汉守将马邈,义妻李氏故里”。
在后人的心中,马邈就是一个千古罪人,那么马邈究竟有没有不战而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这样写道:却说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维全师守住剑阁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当日操练人马回家,与妻李氏拥炉饮酒。其妻问曰:“屡闻边情甚急,将军全无忧色,何也?”邈曰:“大事自有姜伯约掌握,干我甚事?”其妻曰:“虽然如此,将军所守城池,不为不重。”邈曰:“天子听信黄皓,溺于酒色,吾料祸不远矣。魏兵若到,降之为上,何必虑哉?”其妻大怒,唾邈面曰:“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耶!”马邈羞惭无语。忽家人慌入报曰:“魏将邓艾不知从何而来,引二千余人,一拥而入城矣!”邈大惊,慌出纳降,拜伏于公堂之下,泣告曰:“某有心归降久矣。今愿招城中居民,及本部人马,尽降将军。”艾准其降。遂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即用马邈为向导官。忽报马邈夫人自缢身死。艾问其故,邈以实告。艾感其贤,令厚礼葬之,亲往致祭。魏人闻者,无不嗟叹。后人有诗赞曰:“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而陈寿在《三国志·邓艾传》中提到马邈只有一句话:“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陈寿一向省纸省墨,既没有交代马邈的身世,也没有交代马邈是如何投降的。这很容易造成误解。
近日读到后人引用东晋中期史学家孙盛所著《蜀世谱》中的文章顿时豁然开朗,疑云散去。
《蜀世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延子邈,江油护军。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鱼贯而入,趋阴平,车骑将军廖化使邈拒田章于江油,败,为章所虏,遂降。”
原来,这个马邈是马延之子,马岱之孙。田章奉钟会之命从剑阁以西到江油接应邓艾,车骑将军廖化命马邈阻击田章,结果马邈被击败当了俘虏,只好投降。
《三国志·钟会传》有这样的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蜀世谱》和《三国志·钟会传》中的记载相吻合,虽然马邈被俘是条孤证,但符合事实逻辑。
原因有三:
一、姜维、廖化和张翼合兵后人数约为四五万,这四五万人是后来钟会给司马昭汇报工作时提到的。以四五万兵力据守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人一直在剑阁,直到诸葛瞻兵败后他们从剑阁以东到阆中,再到广汉郡郪县。所以这三千人不是姜维、廖化、张翼等人的兵。
二、田章从剑阁以西至江油蜀军肯定能够察觉,在姜维、廖化等人无法分兵的情况下只好让江油的蜀军前去阻击,这是必然的事。
三、马邈的主力军如果在江油关,邓艾肯定会按原计划行事,走汉德阳亭到涪县。
现在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历史真相了。
姜维退守剑阁后,钟会的十多万大军被挡在剑门关外,钟会打算撤军,这时邓艾提出从阴平道沿小路到达汉德阳亭,再到涪县的突袭计划。钟会于是派田章从剑阁以西到江油接应邓艾,田章的行动被姜维、廖化等人察觉,车骑将军廖化便命令江油护军马邈带领三千蜀军凭险据守阻击田章。
田章走到离江油关还有百里的地方遭到了马邈的伏击,遗憾的是马邈的军队不堪一击,蜀军很快被击溃,马邈被俘。而邓艾应该收到了马邈率三千蜀军去阻击田章的情报,他知晓此时的江油关兵力空虚,正是突袭的最佳时机,于是更改行动路线,火速奔向江油关。
当诸葛瞻到达涪县,估计江油关已经失守。
这样说来,马邈不是不战而降,而是战败而降。
被俘后的马邈再无只言片语的记载。
多年后,一个叫罗贯中的小说家以三国为题材写了一部小说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大火。这部小说写得太精彩了,以至于后人口耳相传,拿这部小说当历史来解读。书中将马邈写成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急于纳降,还给邓艾当起了向导;而他的妻子大忠大义,听到丈夫投降后自缢而亡。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连后来的地方志中关于马邈和李氏夫人的记载也跟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无几,可见这部小说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但是,正史中并无李氏夫人的记载,很可能这个人物是虚构的。
那么,罗贯中为什么会虚构这样一个人物?
一是通过李氏夫人的大忠大义来反衬马邈的贪生怕死、不忠不义。
二是在唐朝的时候,江油关这个地方非常有名。
因为当年西凉国灭亡后,李嵩的后人李龙迁移居到江油关这里避祸,他死后就埋在这里的牛心山。后来李渊建立唐朝当了皇帝,将前朝西凉国皇帝李嵩视为李氏祖先,所以李龙迁的墓就成了“祖宗皇陵”。到了武则天的时候,这里的牛心山唐陵更是视为唐朝龙脉,一时天下皆知,当时的许多文人骚客还专门来此游览,留下不少传世名篇。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穆宗长庆四年八月,龙州刺史尉迟锐上言“牛心山素称灵异,有掘断处,请加补塞。于是,从役数万人于绝险之地,东川为之疲敝。”
后来历朝历代对李氏皇陵皆有敕封,还尊李龙迁为土主菩萨,在牛心山龙藏寺建有大殿,每年正月初一官民都要上山朝拜,热闹非凡。
除了江油关,这里还是唐朝的龙脉所在;而唐朝的皇帝又姓李,所以罗贯中在写到江油关时自然会想到大唐,想到李氏。于是在小说中马邈之妻不是刘氏,不是王氏,而是李氏。
江油关的风吹过,历史已如过眼云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对那段历史,对马邈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每当一提起蜀汉守将马邈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江油关故址旁立有一块石碑,该石碑呈墨青色,高两米一三,上面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