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攸比司马衷好太多,为何他没继承皇位?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由于《三国演义》这本通俗小说的影响,使得三国这段本来应该属于乱世偏门史成为了古代最热门的朝代,不过大家对三国前期的事情是如数家珍,对后期的事情反而不是那么了解。

  关于司马炎为何要立傻子司马衷为皇帝,而没有立齐王司马攸,必须好好梳理一下才能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司马家族在三国时期能够强大起来,主要是依靠司马懿,司马懿被曹操启用后,支持曹氏家族,后来辅佐曹丕,成为曹氏政权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其晚年之时发动高平陵政变,彻底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实权,司马家族一下子显赫起来。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司马师,次子是司马昭,司马攸本来是司马昭的儿子,但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嗣,司马昭就将其过继给了大哥司马师。

  司马懿死后,是由司马师当家,但是司马师英年早逝,而司马攸又比较小,鉴于当时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特殊情况,司马师在临终的时候把大将军的位置留给了司马昭,以便能继续掌控曹魏政权。

  司马昭的嫡子除了司马攸之外,还有司马炎,在司马昭晚年的时候也面临一个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按照道理来说,传位给嫡长子司马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这里面出现的问题就是,人人都知道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一个傻子。

image.png

  很多人对司马衷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其实司马衷在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作为西晋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在国家发生灾荒的时候,大臣告诉皇帝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司马衷反问了一句“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意思是说,吃不上米饭,为何不吃肉呢?司马衷的这句话使其被牢牢地记在历史书本里,被指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就因为这,司马昭就不想把位置传给司马炎。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因为孙子优秀,皇帝才把皇位传给某位儿子,比如朱棣本来喜欢次子朱高煦,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但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欢,朱棣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朱高炽,而最著名的大概要属康熙的传位之路了,康熙的儿子很多,优秀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最后康熙传位给雍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里面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康熙喜欢乾隆,所以传位给了雍正。

  而司马衷当真是一个“坑爹”的主,因为自己的蠢,差点使得自己的爹没继承大业。

  司马昭不想立司马炎,除了他有一个傻儿子外,还因为有司马攸,司马攸的身份相当特殊,他本来是司马昭的儿子,又过继给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家族的嫡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司马攸甚至比司马昭更具有继承的权力,除了身份特殊外,司马攸的聪明与司马衷的傻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攸年幼时就很聪明,饱读诗书,擅长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司马懿以及他的两位父亲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很看好他。

image.png

  司马昭在继承司马师的位子时,还曾表示过自己百年之后,就传位给司马攸,后来司马昭离奇暴毙,很多人猜测是司马炎搞的事情。

  在司马昭晚年的时候,也为司马炎和司马攸两个人的事情操碎了心,并且经常给他们兄弟讲曹丕与曹植的故事,希望他们司马家以后不要出这样“相煎何太急”的事情,然而在司马炎身体逐渐恶化之后,由于太子司马衷的无能,朝中的人都希望司马炎能够将皇位传给司马攸,并且冠上“归国”的名号,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司马炎最后还是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司马衷。

  为了给司马衷铺路,司马炎让司马攸回到自己的封地,当时司马攸还生着病,在到封地不久就呕血而亡。

  当时东晋的士大夫评价司马炎执政得失,认为其立司马衷而没有传位给司马攸的失误最大,在他们看来,正是司马衷的无能才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最终元气大伤,最后昙花一现,被灭亡。

  于大局来说,司马炎能够传位给司马攸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的大伯司马师就是为了家族才把位置传给了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司马攸。

  当然,人都是自私的,谁都想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且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路,不惜痛下杀手,在司马炎那个时代,可以借鉴的例子是很多的。

  孙坚死后,孙策在江东立稳脚跟,后来被人刺杀,在临死的时候没有将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孙权,这也是从大局出发,但是孙权称帝后,甚至都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更是打压孙策的儿子,担心他儿子抢自己儿子的皇位。

  司马炎大概也是担心传位给司马攸后,自己百年之后的名位处于何地?按照当时的昭穆制度,他和父亲的祖坟都可能从太庙中撤出来,更何况还有那个傻儿子咋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