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建设金军规模呢?明清时期的禁军是怎样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你真的了解禁军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读过《水浒传》的人,基本都会被林冲的出场白所惊艳,八十万禁军教头,该是多大的官?

  当然,也有人不屑,说小说基本都是虚夸数字。不过,八十万禁军还真不是夸。有资料说,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的禁军数为82.6万。这里的“禁军”概念,应该理解为“兵制”,而不是狭义上常人认知的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御林军等。

image.png

  那么,赵匡胤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建设禁军规模呢?

  之所以如此,还要从赵匡胤的上位史说起。当年,柴荣给了他一个殿前都点检,让他好好保护小皇帝。结果,他使了个回马枪,夺了后周的江山。所以,赵匡胤上位后,特别重视自个儿身边的“保护力量”。

  刚开始的时候,形成了以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的“二司”管理机构。后来,侍卫亲军司被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形成了后人所熟知的“三衙”。因此,赵匡胤在位期间,禁军人数接近了20万,而全国的军人数量却不到40万。

  虽然,禁军也参与征戌,但大部分都驻扎于皇城之外,以保卫京城为首要任务。后来,这一传统得到了继承,使宋朝的其他皇帝都非常重视禁军建设。不仅在规模上扩张,更强调人员的训练。比如:驻扎在京城内的禁军,骑兵每天要进行5次操练,步兵是4次。

  在赵匡胤时期,禁军制度基本是沿用后周的旧制。赵光义上任后,番号和编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直到南宋,担任皇帝宿卫的依旧是诸班直,这是皇帝的贴身禁卫军,地位在禁军中最高。

  于是,有人就有了疑问:禁军规模如此庞大,且是各地招募的优秀人才,怎么后来打起仗来,没有一点威风呢?

  其实,宋代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不在乎两点:

  一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官掌管出兵权,尤其在南宋,都统制基本就是虚设;

  二是、腐败,军饷不到位,谁还为其拼命?有时连人都招募不到。

  不过,宋朝的禁军制度的确耗费了不少财政支出,因为,是终身制。也因此,从宋神宗开始,他便整编禁军,到了南宋时期,禁军的规模就相对较小了。

image.png

  到了明朝,为了更好地护卫皇帝,禁军除了有守备京师的京营外,还出现了十二卫。之后,发展成了上直二十六卫亲军,独立于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就属于其中。

  虽然,上直二十六卫亲军任务看着不复杂,就是卫戍皇城,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却是“面面俱到”。单单说锦衣卫,凡是涉及到明朝的题材,都绕不过这个话题。

  锦衣卫的完整名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缉捕、诏狱。于是,有人将锦衣卫和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御史”相比较,二者在“诏狱”上应是类似的。

  但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绣衣直指御史”没有缉捕权,且不常设置。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时刻提防着,生怕有人害他。

  大概是影视剧的影响,锦衣卫给人印象大都阴暗。其实,看锦衣卫的服饰,不难发现,他们的功能首先是侍卫和仪仗,故服饰都很华美。然而,由侍卫这个角色生出更多的职责也是自然,毕竟,他们才是皇帝值得信任的人。

  后来,明朝的子孙后代更是将锦衣卫发扬光大,有了东、西厂。当然,也就有了相互之间的争权与合作。但不管怎样,皇帝设立的初衷只有一个:稳固皇权。到了清朝,锦衣卫的寿命只存在了一年,就被废了。

  因为,清朝禁军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

  一是、组建的内务府三旗,部分宿卫工作由其负责;

  二是、御前侍卫都是满人,且家室背景要求很高。

  到了清朝晚期,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了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的是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image.png

  其实,禁军的出现并非和国家同步产生。夏商时期,打仗都是贵族的事情,国家不养兵,偶尔会招募平民或奴隶。周朝开始,有了常备军,不过,还没有禁军的说法,只有“六军”之说。当时,六军的任务是拱卫天子、守备王畿、征伐不臣诸侯与蛮夷,统率将领由朝廷大臣(卿士)任之。

  到了秦朝,禁军开始完善,有了守卫皇宫的军队,以及驻扎在京师的兵力。以后的朝代,基本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上扩充,皇帝们也越发在乎自己的安危了。不过,看似缜密的防卫安排,却是在嘉庆十八,被不足百人的平民给“破”了,他们拿着砍刀轻而易举地冲进了紫禁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理教起义”事件。

  虽然,后来这些起义者都被诛杀,但却对清王朝发出了一个警告:清军的防御能力已经很糟糕了,更别提战斗力。

  有时,护卫在精不在多。而后来的大多数皇帝,却是认为:有了足够的人员保护,一定会更有效果。其实,机构的臃肿更会影响效率,大家反倒会费尽心思去争个“高帽子”戴戴,而不是去琢磨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赵匡胤的登基之路:陈桥兵变与后周恭帝禅位探析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纷乱局面的终结,而这一切都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赵匡胤紧密相关。赵匡胤是如何逼迫后周恭帝禅位,自己登基并改元..

    赵匡胤的登基之路:陈桥兵变与后周恭帝禅位探析
  • 李渊与赵匡胤:开国皇帝庙号差异探析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开国皇帝作为新王朝的奠基者,往往被后世赋予崇高的庙号以示尊崇。然而,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何唐高祖李渊被称为“高祖”,而宋太祖赵匡胤则..

    李渊与赵匡胤:开国皇帝庙号差异探析
  •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国皇帝。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推动国家统一的伟大功绩,被后世广泛赞誉。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多维度评价
  • 探寻赵匡胤的战神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以“陈桥兵变”和平篡位,开创了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者。然而,除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身份,..

    探寻赵匡胤的战神之路
  •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后人将赵匡胤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下面趣..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后人将赵匡胤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 野史中记载赵匡胤的是和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对赵匡胤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帝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许多与妇女有关。这个故事是关于女人的,但是历史太模糊了,..

    野史中记载赵匡胤的是和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平定荆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方案,赵匡胤应该继续向南进军,北方北汉虽..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 揭秘:赵匡胤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弟弟害死的?

      作为一代枭雄,赵匡胤正可谓是生逢乱世,戎马一生,身处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他先后以其惊人的智慧和手段,以柴氏政权后周起家,成功的在五代十..

    揭秘:赵匡胤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弟弟害死的?
  • 将军强抢民女,赵匡胤听了以后为何不生气?

      你们知道赵匡胤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能成为宋的开国皇帝,与他出色的政治手腕有很大关系。登基前,他是借着部..

    将军强抢民女,赵匡胤听了以后为何不生气?
  • 赵匡胤赐给大将一个锦囊,为何里面只有一张白纸?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兵分两路南下伐蜀,次年正月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宋朝..

    赵匡胤赐给大将一个锦囊,为何里面只有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