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慕容氏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是怎样的存在?慕容家族出过哪些英才?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鲜卑慕容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史载慕容氏是古东胡的后裔,秦汉之际,东胡族其中一部落族人被匈奴单于击溃而退守鲜卑山(内蒙古)一带,此后该部落就以鲜卑山为族名,慕容氏属于鲜卑族的一支,世居辽东。

  关于慕容姓氏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image.png

  据《晋书》记载:一是慕容廆(前燕国的奠基人)的曾祖父莫护跋(三国时期),学习燕代一地“冠步摇冠”的习俗,“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步摇二字“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二是说慕容氏先祖莫护跋因率部随同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并在棘城以北(辽宁一带)建立封国。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便以慕容为姓。

image.png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胡人部落相继叛乱,鲜卑慕容也趁机割据辽东,成为辽东一带最大势力。后来慕容氏内部发生权力争斗,先是首领慕容涉归死后,他的弟弟慕容耐夺了侄儿的政权,跟着诸部将又杀了慕容耐,将首领之位还给了慕容涉归之子慕容廆。

  乱成一锅粥的慕容氏尚未理清萧墙之变,耳畔就传来了西晋灭亡的消息。一时间天下大乱,南渡的士人挤满了千里的舳舻,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从慕容廆开始,慕容家族连续三代,都是英才辈出,星光闪耀。

  慕容廆继任慕容鲜卑首领后,模仿晋朝建立行政法度,教导百姓发展农桑,任用贤才,并向江南的东晋皇室效忠,这样吸引了数十万来自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士民前来归附。

  晋朝镇守辽西的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趁着天下大乱,有心招抚流民,割据一方。但许多流民并不买崔毖的账,反而归附了慕容廆。崔毖因此心存不满,认为慕容廆是在强留流民,就挑拨宇文部鲜卑、段部和高句丽三股势力,于319年共同进攻慕容廆。

image.png

  慕容廆巧施离间计,段部和高句丽中计退兵。宇文部鲜卑独自对抗慕容廆,结果所率数万大军被慕容廆、慕容翰慕容皝父子打得大败。慕容廆还把从宇文部鲜卑手中夺取的三枚玉玺,献给了东晋朝廷。

  崔毖见势不妙,只好带着数千人逃奔高句丽。崔毖的后人从此定居朝鲜,成为朝鲜崔姓的始祖。慕容廆全部接收了崔毖的余部和地盘,一下子实力大增。320年,慕容廆又打败了入侵辽东的高句丽。321年,晋元帝任命慕容廆为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食邑一万户。从此,慕容家族成为辽东、辽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

  而慕容廆的庶长兄慕容吐谷浑,因与慕容廆有隙,于是率所部1700户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浑又从阴山南下,至陇西之地枹罕,逐渐建立西域(现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一带)吐谷浑政权,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历时350年,长寿的要命。

  333年,慕容廆去世,老三慕容皝接班。慕容廆共有十个儿子,慕容皝因为是正室段氏所生,得以继承大位。而长子慕容翰却因为是庶出,从而错失王位。慕容皝和慕容翰,都是雄才大略、智勇超群,两人不论谁继位,都会是一代英主。

image.png

  337年,慕容皝自封燕王,建立前燕。慕容皝的一生,主要有三大战绩。

  一是平定内乱。慕容皝继位后,两个同母弟弟慕容仁、慕容昭担心不被容纳,起兵反叛。事泄后,慕容昭被赐死,慕容仁占据辽东之地, 慕容部落被一分为二,相互攻击。336年冬季,慕容皝率部跨过结冰的渤海,踏冰而行三百余里,擒杀慕容仁,重新统一慕容部。

  二是大败后赵。342年,慕容皝率大将慕容恪、慕容根大败后赵石虎的二十万大军,斩首三万余,并迁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三是大破高句丽,攻灭宇文部鲜卑及夫余。341年,慕容皝以慕容翰为先锋,攻入高句丽首都丸都(今吉林集安),抢掠民众五万余人,一把火烧了丸都,接着挥师北上,消灭宇文部鲜卑及夫余。从此慕容皝牢牢控制了鲜卑各部,为慕容儁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慕容翰遭到慕容皝猜忌,虽然也仰仗慕容翰的勇悍和谋略,但心中终究有所忌惮,于是下令赐死了慕容翰。这不得不说是慕容家族的一大损失。

  348年,慕容皝去世,儿子慕容儁(Jùn,同“俊”)继位为燕王。慕容氏历代之中,第三代是精英最多的一代,共出了三个皇帝——慕容儁称帝前燕,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德建立南燕。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四人,都有名将之风。

  349年,后赵国主石虎病死,诸子争位,国内大乱。石虎的养孙冉闵建立冉魏政权,并下达著名的“杀胡令”,引起了北方各胡人政权的恐慌。350年,慕容儁图谋趁乱入主中原,带领慕容恪等大将南征后赵。冉闵亲率大军迎击慕容恪,十战十捷。

image.png

  慕容恪见战况不利,改用5000骑铁索“连环马”结阵进攻。冉闵骁勇无比,左手持矛,右手持戟,连续斩杀敌军三百余名。然而燕军侧翼部队突然从两面夹击,冉闵军队大败,被斩七千余人。冉闵突围后东走二十余里,因坐骑累死而被俘。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今辽宁朝阳),斩杀于遏陉山。慕容儁后来慑于冉闵在汉人心中的崇高威望,派人进行祭奠,并加谥号为武悼天王。

  慕容儁消灭冉魏残余势力后,占领了后赵的全部地盘。此时的前燕与江南的东晋、关中的前秦,共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52年,慕容儁称帝,并将国都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与河南安阳之间)。

  358年,雄心勃勃的慕容儁下令清查全国户口,每户除留一丁外,其余全部征发入伍,计划组建一支150万人的大军,消灭东晋、前秦以统一天下。360年正月,慕容儁在邺城检阅军队时因病去世,临终命弟弟慕容恪辅政。

  慕容恪,是慕容博列举名单中唯一的臣子,颇值得景仰。

  慕容恪15岁掌军,一生身经百战,消灭了无数敌手,硬是给大燕打下了万里疆土。而且慕容恪的品格高尚,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却为人仁慈,讲究德治,堪称十六国第一名将。

  新王登基的慕容儁注视着先王留给自己的满朝文武,有两个人让他感到扎眼:一个是四弟慕容恪,一个是五弟慕容霸(后来的慕容垂)。这两个弟弟能征善战,又比自己更得先王宠爱,让他深为忌恨。

image.png

  但不知是因为尚有骨肉之情,还是考虑到初登王座不宜动荡,慕容儁没有对这两个弟弟下毒手。相比于气度不凡的慕容垂,谨厚深沉的慕容恪更易受到王兄的重用。此时河北后赵政权覆灭,后赵猛将冉闵称帝,史称冉魏,意图问鼎中原的慕容儁于是派慕容恪南下与冉闵争雄。

  面对悍勇的冉闵和魏军精锐,慕容恪出师不利,十战十败,但也试探出冉闵暴虎冯河,有勇无谋。便挑选五千精锐骑兵,以铁索连环结成中军,在两翼安排伏兵,诱使冉闵中突主力,然后夹击合围,一战而擒杀冉闵。继而四方征讨,虎步黄河南北,帮助燕国成为北方最强政权。

  在慕容恪势如破竹之时,慕容儁不再向东晋称臣,正式加冕称帝,定都邺城,慕容燕遂以“前燕”之名记载于十六国之列。后来慕容儁病重,把太子慕容暐托孤于太原王慕容恪。

  年仅10岁的慕容暐即位,慕容恪如周公一般总领辅政。另外一位辅政大臣慕舆根为挑起事端,先谎称支持慕容恪夺位,又离间少帝和慕容恪,被慕容恪识破诛杀。先皇新死便诛杀辅政大臣,一时间国都内人心惶惶,但慕容恪轻车简从,举止如常,对劝谏他加强戒备的人说:“人情怀惧,且当自安以靖之。吾复不安,则众何瞻仰哉!”

  慕容恪辅政七年,是前燕的鼎盛之期。慕容儁病逝时曾有人向东晋大司马桓温进言中原可图,桓温却答道:“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前秦的王猛,更是用孔子评价子产的话称慕容恪为“古之遗爱”。

image.png

  慕容恪临终前,慕容暐来到他的病榻边:“王叔百年之后,何人能继替?”

  “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臣,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吴王。”

  当慕容垂被一再排挤时,只有慕容恪屡屡举荐他参议军政,临终遗言也是作最后的努力。

  慕容垂没有辜负兄长的信任,慕容恪一死,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桓温便出师北伐,屡破燕军,打到了距离国都邺城仅几十里的枋头,前燕上下惊惧。

  慕容垂临危受命,同幼弟慕容德奋战,阻遏住了晋军攻势。桓温兵锋受挫,又粮草不继,开始南撤,众将建议慕容垂立刻追击,慕容垂认为桓温刚刚撤退,必然警戒严密,追之难胜,“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

  慕容垂秘密率精骑尾随桓温,几天后桓温果然放松戒备,慕容垂断言“温可击矣”,于是和慕容德两处夹击,大破晋军,送给了三次北伐的桓温最惨烈的一场失败。枋头之战中慕容垂的战术,和长勺之战中的曹刿、穰城之战中的贾诩颇为相似,可以说是追击战的典型战例。

  但挽狂澜于即倒的战功并没有为慕容垂赢来地位,反而引起了太后和皇帝的杀心。慕容垂为了自保,和长子慕容令等子侄西逃前秦,投奔了苻坚。

  公元370年,前秦丞相王猛率军灭了前燕,将包括慕容德在内的前燕皇族全部俘虏到前秦。几年后王猛积劳成疾而亡,痛失臂膀的苻坚一意孤行要南征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溃败而归。慕容垂趁机和慕容德等东走故地,复建燕国,史称“后燕”。

  堪称十六国第一雄主的慕容垂,终于登上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