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吴三桂心向大顺 吴三桂为什么会倒戈放清军入关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吴三桂倒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吴三桂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其凭借自己独到的谋略,徘徊于大顺、明与清之间,最终联合清军入关之后,拜官进爵,风光一时。但是,我们细品历史便可以看出,最初的吴三桂并无充当“三面间谍”的意向,而是崇祯帝吊死煤山之后,才心向大顺的,但是,看似意向已定的吴三桂,又为何会倒戈,放清军入关呢?其中是否有其他隐情呢?接下来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image.png

  明末清初之时,天下一片颓然,李自成所部一路势如破竹,山海关以外又有多尔衮虎视眈眈。此时的崇祯帝还徘徊在南迁与抵抗之间,眼看李自成的大军直奔自己而来,便下诏地方兵马进京勤王,吴三桂就是其中一支。但是,吴三桂所率部队因为距离京城太远,又有其他原因耽搁,所以迟迟未到京城。等到大军赶到山海关之时,京城已陷,皇帝已亡的消息便接踵而至。

image.png

  吴三桂自少年起便以英才著称,在26岁时便已经成为了父亲吴襄的副手——副总兵,再到后面授封宁远,仕途顺利的他,成为明朝较为重要的官员。崇祯十六年、十七年,崇祯帝曾下诏两次勤王,吴三桂都积极响应,但是两次都没能赶上。尽管这样,在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城下之时,崇祯帝及下官员,都将全部筹码压到了吴三桂身上。

image.png

  在小编看来,吴三桂的能力在于戍边,尽管抵挡了清军大多兵力,但明朝已经岌岌可危,内有国库空虚、瘟疫频发,外有农民起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吴三桂第二次勤王之后,吴三桂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在仅仅一个月内,就进行了无数次思想斗争,究竟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崇祯已死,明朝已灭,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无论是面对李自成还是多尔衮,都是败局已定。

image.png

  但是,此时的吴三桂却没有抱有殉国的想法,也就是说,吴三桂早已为自己规划好了退路。翻看历史可以得知,早在第一次勤王之前,吴三桂就与舅父祖大寿通过书信,虽然没有降清的决心,但已经做了今后的打算。吴三桂年少有为,明朝重用是可以确定的,而清军为其抛向橄榄枝也是情理之中,甚至李自成在攻破京城之后也有招降之意。

image.png

  处于如此尴尬处境的吴三桂,除了投降李自成或者倒戈清军,确实没有第三条路可走,那么是什么促成吴三桂倒戈清军的举措呢?其实,在李自成进京之后,军纪尚且可以维持,能够做到不偷不抢,但是日渐站稳脚跟之后,军纪涣散,本来的农民义军变得与强盗无异。作为最上层领导人的李自成,自然没有关心这件事,所以此事愈演愈烈。此时的李自成的眼光正处于山海关的吴三桂。

image.png

  为了兵不血刃拿下山海关,让新生的大顺政权更加稳固,李自成不止一次派遣使者招降吴三桂,在许其粮草及白银,并许诺善待吴三桂在京城的父祖及“小妾”陈圆圆之后,吴三桂便已有顺降大顺之意。也正是这个时候,农民义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已经发展到人神共愤的地步,而吴三桂接到密报,曾许诺善待父祖的李自成,其手下早已将吴襄收监毒打,索要粮草,自己最心爱的陈圆圆也被霸占。

image.png

  面对李自成的背叛,及小妾的遭遇,吴三桂自然不能忍受,当即下定决心与多尔衮联合杀回关内。当然,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人质尚在敌手,所以吴三桂先假意与李自成议和,拖延时间,又以入关之后南北分治的条件拉拢多尔衮。根据吴三桂的条件来看,并没有要投降清军的意思,因为一边是有自己人质的大顺政权,另一边是与自己厮杀十多年的民族之耻,所以吴三桂的意愿在于击溃李自成,救回人质。

image.png

  当然,多尔衮也不是傻子,尽管清军在关外所向披靡,但军队人数本身不多,大多都是臣服自己的蒙古贵族与李氏朝鲜的军队,八旗兵仅有几万人众,若是与李自成的军队硬碰硬,最保守的打算也是两败俱伤。所以,在答应吴三桂的求援之后,故意放缓兵马,让其撕破脸皮之后斗得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吴三桂与多尔衮都是之间的关系,只是互相利用罢了。

image.png

  在小编看来,吴三桂之前心向大顺是假,之后归顺大清也是假,只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对于大顺政权,吴三桂打着“复君父之仇”的旗号,而面对大清,吴三桂有着他族入侵之耻,投降哪个都将万劫不复。而之所以吴三桂最初心向大顺,后又倒戈大清,其中更大的可能是父亲吴襄与小妾陈圆圆的遭遇,当然,小编的看法或许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斧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