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如果实施的话,魏延真的会成为第二个韩信吗?真相是什么
魏延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魏延留给世人最大的悬念就是他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被诸葛亮采纳,于是就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魏延,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重于五丈原,临终前交代后事,密令长史杨仪和司马费祎在自己死后统领各军撤退,魏延、姜维则作为断后部队。诸葛亮死后,魏延觉得自己是接替丞相军权的最合适人选,即使诸葛丞相已死,也不用惧怕曹魏,有自己在根本无需撤退,更何况自己也不会受杨仪的摆布,做断后的将领。
杨仪是魏延的死对头,诸葛亮在世时二人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很深,不过当时有诸葛亮的威慑以及费祎的从中调和,二人矛盾勉强得以压制。
在得知杨仪准备率大军返回时,魏延大为震怒,立刻马不停蹄赶到大军前面,并沿路烧毁栈道。到南谷口时,魏延派兵阻击杨仪的军队,杨仪派王平前往迎战。眼看一场个人之间的恩怨马上要演变成蜀国的内乱,王平大骂:“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竟敢如此!” 士兵们心里都明白实际上是魏延理亏,更何况是与自己的同胞们作战,便纷纷不听指挥,舍魏延而走。
没有了军队,魏延便没有了与杨仪抗衡的资本,于是与其子数人逃回汉中。但是杨仪并不甘心,便派马岱前去斩杀了魏延。而在早前,魏延和杨仪都曾向后主刘禅控诉对方反叛,后主犹豫不决时,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均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而魏延死后,也被灭了三族,很显然魏延是被定了谋反之罪。
魏延真的谋反了么?其实答案很明了,魏延负责断后,如果谋反直接在大军后面投奔曹魏多简单,为何还要火急火燎地赶到大军前面?那么蜀汉内部为何会认为魏延谋反呢?要知道魏延曾是刘备亲命的第一任汉中太守。
首先,这与魏延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魏延虽然勇猛过人,是块打仗的好料,但是他性情高傲,桀骜不驯。在五虎将还在世的时候,不论从资历还是功勋来看,魏延都没有目空一切的资格。
不过刘备还是对他格外重视,没有选择当时呼声很高的张飞,而是选择魏延来做汉中太守,此后魏延官越做越大,爵位也从亭侯升到了南郑县侯(南郑县是汉中郡治,诸葛亮爵位才是武乡侯)。
在五虎将死后的蜀汉,魏延可以说是资历最老的将领了,此刻他“矜高”的性格也开始展露,“当时皆避下之”,众人都避之不及,其高傲估计和当年的关羽有得一拼。魏延的性格必然会得罪一大帮同僚。再看看杨仪,杨仪是与魏延矛盾最深的一个,但是他毕竟是一介文官,“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每次魏延发狠,杨仪便哭哭啼啼表现出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这哪像是会造反的人。所以在杨仪和魏延相互控告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相信杨仪。
其次,魏延的行为有点过激了,容易招人误会。他得知杨仪带大军撤退时,快速地跑到大军前面,并烧毁了大军撤退的栈道;又在褒谷南谷口阻击后撤的大部队,这些行为很容易让人产生魏延要谋反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延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魏延留给世人最大的悬念就是他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被诸葛亮采纳,于是就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魏延,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重于五丈原,临终前交代后事,密令长史杨仪和司马费祎在自己死后统领各军撤退..
相信在看三国演义的人中,很多人都记得诸葛亮料事如神的一面,即使是在死后也得安排好一些让蜀军全身而退。又料定魏延有谋反之心,安排马岱杀魏延。但是历史事实真的..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杀魏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没有敌人?当然有。但这种敌人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敌人是两回事。政敌..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辅佐着他的儿子,在诸葛亮平定了今天的云南地区后,他准备出兵北伐,攻打曹操,他先后出兵6次,却没有战胜对方,经过几番大..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杀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三国演义》所讲,诸葛亮临终前密授费祎、杨仪、马岱、王平等人除掉魏延。但是,蜀..
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六出祁山得寸土,却也不得不去见先帝了。但是,他却给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长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
很多人都不了解马岱后来去哪里了?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志·马超传》: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
魏延成为诸葛亮接班人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他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诸葛亮的石像会跪在魏延的墓前,这个是一种猜测,魏延的墓现居于汉中市北门外两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