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明是个奸臣,为何不夺了汉献帝的皇位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曹操在历史上被称为“枭雄”。这个“枭雄”的意思,首先是说明这是一个能臣,是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但又不是忠心耿耿的人物。不过,虽然说不是忠心耿耿的人物,可也不是大奸大恶的人物。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但是他又把汉献帝的权力掏空,汉献帝只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根本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同时,汉献帝还和曹操发生过两次激烈的冲突,试图利用后宫董贵人、伏皇后娘家势力,杀掉曹操。尽管如此,曹操虽然杀了董贵人和伏皇后,但并没有为难汉献帝,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从这里可以看出,按照忠奸二元对立的标准来定性曹操,显然是不恰当的。

image.png

  那么,为什么曹操要做一个“枭雄”,而不是做一个纯粹的忠臣,或者是纯粹的奸臣呢?这是曹操的性格使然呢,还是他有意为之呢?

  我认为,曹操最终成为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既有他知识储备、人生修为、性格气质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他的一种政治考量。

  我们这里不谈曹操的性格因素,我们专门来谈谈曹操的政治考量。

  我认为,如果曹操不选择做一个枭雄,而是选择做一个忠臣,或者做一个奸臣,都无法取得他后来达到的那个成就。

  先说说为什么他选择做一个忠臣,达不到后来他那样的成就。

  当时的汉朝朝廷,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了。经过桓灵二帝的胡闹,后来又经过梁冀、何进、董卓这些奸臣的轮番操弄,整个朝廷已经完全没有忠臣的立足之地。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那样的朝堂上守规矩,忠于皇帝,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可能你很快就被那些大奸臣大权臣给杀掉了。你都活不到第二集,这“电视剧”还怎么往下演呢?

  而且当时的皇帝还是小皇帝,完全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处理。这个大臣在处理政务的时候,肯定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向小皇帝汇报。汇报了也没用,因为小皇帝不具备判断能力。

  同时,不但不会起作用,还会起反作用。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如果小皇帝突然说不行,那咋办?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小皇帝其实是被太后,被宫女,被后妃,被宦官围着的。他们肯定会为了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权力地位,要求小皇帝限制曹操。比如董贵人和伏皇后为什么会撺掇汉献帝杀掉曹操?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力斗争。后宫们需要更多的权力,外戚们需要更多的权力。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多大的能力,如果他们获得了权力,可能东汉末年,那种外戚干政、后宫干政,乃至于宦官干政这样的局面,又会发生。

  也就是说,假如曹操当一个忠臣,那么,随便他使多大的劲,都不能在朝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还有,如果曹操没有权力欲望,他不建立自我中心。那么,就不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内聚力的集团。这里有个实际的例子。当年赵匡胤的手下,为什么要拥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当时他们说过一句话。他们说,皇帝太小,我们就算在前方建立了大功劳,皇帝也不知道我们是哪个。所以他们要拥戴赵匡胤,因为赵匡胤实实在在地领导着他们,他们建了功立了业,赵匡胤都看得见。

  同样的,如果曹操不做一个权臣,那么大家肯定不会以曹操为中心。不以曹操为中心,必然就没有中心。或者说他们以别的大臣为中心,而这个大臣像董卓一样,还不如以曹操为中心呢。或者说建立了几个中心,朝中这几个中心互相倾轧,那么,还怎么集中力量打仗。那样的话,可能很快就被袁绍、孙权、刘备这些诸侯给灭了。

  所以,曹操肯定是不可能做忠臣的。

  那么,曹操又为什么不做一个奸臣,或者干脆夺了汉献帝的皇位呢?

  实际上,做一个纯粹的奸臣,或者试图夺取汉献帝的皇位,结果是什么,当时已经有实际的例子了。之前董卓就是一个纯粹的奸臣,董卓毫不掩饰他想当皇帝的心思。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董卓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朝廷中的大臣也群起而攻之,最终他被消灭。后来袁术也称帝,可是他同样立刻遭到了全天下的反抗,最终被消灭。

  看到这种情况,曹操还会称帝吗?

  所以,曹操最终选择了做一个“不忠不奸”的枭雄。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