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一首《风》而扬名的李峤到底是什么身份?
这个唐朝宰相人品欠佳,写下20字短诗,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人品欠佳却因一首诗扬名,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小小生都会背! 风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说..
这个唐朝宰相人品欠佳,写下20字短诗,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人品欠佳却因一首诗扬名,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小小生都会背!
风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说其无形,是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空气流动,说其有形,是因为物随风动,能让人感知风的劲吹。唐代诗人李峤就以《风》为题,写下了一首20字的五言绝句,全诗无一风字,却让人处处都能感受到风的力量。其诗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的《风》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最适合儿童诵读。全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专家评其诗为“笔法细致,观察敏锐”,“语言精练、准确、形象”,因而入选小学教材。
诗中首句首字的“解”字,本义为知道,懂得,是拟人化的。但是,在给孩子们讲解时,“解落”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吹落”,“三秋”本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诗中的“三秋”泛指秋季。此句是说,风“可以吹落秋天的树叶”。
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但是,诗人写“秋风”之利,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也可以理解为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如此一想,诗从笔下的秋风,就是充满柔情之手,就与人们印象中的冷洌无缘了。
风能吹落秋叶,也能吹开春花,所以,诗人紧跟着就写下了“能开二月花”之语,意思是风“可以催开春天的鲜花”。如果进一步阐释的话,“开”就有唤醒、催生、召唤之意,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此句的落脚点重在写风之温情。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是风过大江与竹林时的景象。诗中的“斜”字,古时读作xiá,现在的规范读音,就为xié,这多少破坏了诗的音韵美。
“过江”卷起“千尺浪”,“入竹”吹得“万竿斜”,表现的是风力之威风、之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概莫能外。
纵观全诗,前两句写的是“风”在季节更替中的: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写的是“风”在不同场所展现出的不同“形象”: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风入竹林时,竹竿则一齐倾斜。全诗无一“风”字,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诗的作者李峤,虽然现代许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在唐代,他也是有着赫赫文名与官声的。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后来高居相位。只是,李峤生活的时代太特殊,与唐朝两个最强势的女人“共事”,留下人生污点: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70岁病逝于庐州。李峤先后历仕五朝,因其惯于趋炎附势,所以遭到史家的一致差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个唐朝宰相人品欠佳,写下20字短诗,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人品欠佳却因一首诗扬名,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小小生都会背! 风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说..
左宗棠从政以来,从来不写推荐信。他曾经说:“如果是人才,我自然能用他,如果不是人才,推荐给别人就是给其带来祸害,我不做这样的事情。”故人知道他这个脾气,也..
如今明星走穴已司空见惯,但若说起“走穴”的祖师爷,则非明代戏剧家李渔莫属。他的横溢才华使历代文人仰慕,却也有人瞧不起他,比如同侪袁于令对他的评价—“性龌龊..
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泽,因为生得一张善忽悠的铁嘴,缔造了一个从无业游民到秦国相国的职场神话。 入秦之前的蔡泽,在各诸侯国的职场上东奔西跑了许久,也没人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