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出产的鳊鱼,才能够被称为武昌鱼的?武昌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武昌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如此让人念念不忘?

  在说武昌鱼之前,我们来聊一聊武昌。

  其实,在三国时期,武昌位于今天的鄂州市。221年4月,孙权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迁至鄂县(今湖北鄂州市)。孙权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君主,他在巡视鄂城周边时,发现县城南部150里处,有一座武昌山,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

  229年,孙权将武昌作为都城,建立了“吴”国,人称“孙吴”。

  几十年后的280年,西晋将孙吴都城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上游的江夏郡改为武昌郡。这才是今天的武昌。

  湖北河汊纵横,淡水资源丰富,号称“千湖之省”,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河鲜、湖鲜。孙权在将鄂城改为武昌的同时,就发现了当地出产一种滋味鲜美的鳊鱼,赐名为“武昌鱼”。孙权很喜欢吃这种武昌鱼,大快朵颐的同时,还经常将它赏赐给大臣。

image.png

  从那时候开始,武昌鱼的名头就很响亮了,以至于成了武昌的代名词。只不过,武昌鱼与今天的武昌没有多大关系。

  265年,孙权的孙子、孙吴末代皇帝孙皓想将都城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迁回到武昌,左丞相陆凯引用当时的一段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来劝阻孙皓。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号已经深入人心。

  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诗人、文学家,多半是吃货。他们每到一地游山玩水,总是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并将这种特色美食写进诗词和文学作品里。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文学家叫庾信,被尊为文坛宗师。庾信是北方人,吃过一次武昌鱼后,激动地写下一句诗:“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庾信直接推翻了三国民谣的说法。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是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有一年,岑参送朋友费子回武昌时,不由动了思乡之情,写了一首长诗:“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巴陵即今天的岳阳市。岑参身处岳阳,只能在梦里怀念鲜美的武昌鱼了。

  北宋文豪兼美食家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后,经常和潘大临等友人去垂钓武昌鱼,还写了一首《鳊鱼》:“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在苏轼的笔下,武昌鱼是贪图他们的饵料,这才成为他们的美味。

image.png

  武昌鱼好吃,连打渔都那么别有意味。南宋文人周端朝在看渔民打了一网武昌鱼后,赋诗一首《三江口》:“吴门台北竹楼隅,三日追陪漫叟居。晓梦惊辞赤壁鹤,夜栖看打武昌鱼……”

  元朝诗人马祖常在送朋友宋显夫南归后,写诗安慰朋友:“潇湘路熟逢知己,韦杜天低望故居。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恋武昌鱼……”武昌鱼虽好,也不要贪吃呀。

  武昌鱼名声遐迩,到底哪里出产的鳊鱼,才能够被称为武昌鱼呢?

  《武昌县志》记载:“县西北五里有樊口,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所谓樊口,指的是樊湖的长江入口处。樊湖即今天横跨武汉市、鄂州市的梁子湖,梁子湖的集水面积达到了326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古人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梁子湖汇入长江的樊口处出产的武昌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武昌鱼。

image.png

  梁子湖的鳊鱼,都能叫武昌鱼吗?并非如此,梁子湖的鳊鱼共有3种,一种叫长形鳊,一种叫三角鳊,一种叫团头鲂。只有团头鲂才能被称为武昌鱼。

  中国知名的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先生,在一篇题为《关于武昌鱼》文章中写道:“梁子湖水从鄂城樊口镇入大江,樊口镇便成了这种鱼的集散地。梁子湖除出产团头鲂外,也盛产三角鲂,而被称为武昌鱼的,当初也可能把三角鲂包括在内,不过三角鲂在我国其它湖泊中也有出产,如果要正名分,那么武昌鱼就应归团头鲂所专有,不应把另外两种在全国分布很广的鳊鱼称为武昌鱼。”

  这里,明确将武昌鱼的种类,局限在团头鲂。因此,如今《中国鲤科鱼类志》《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记载如下:“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鄂城县梁子湖。”

  现在,人们将易伯鲁尊称为“武昌鱼之父”,将梁子湖作为“武昌鱼母亲湖”。

  2013年,“武昌鱼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州武昌鱼”也获得了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