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代宰相王珪,揭秘他的为官之路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说到王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北宋宰相王珪,客观的说在文学上他还是有一定成就的。至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真的很难说,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他。文学上王珪是值得肯定的,但若是将他说成是名相的话,这就值得商榷了。说实在的,放在今天来说,王珪远远没有他的孙女婿秦桧与他的外甥女李清照那么有名气。若是还知道,王珪是苏东坡乌台诗案主使,差点让苏东坡命丧黄泉的罪魁祸首,那恐怕更不得了了。

  客观的说,乌台诗案只是一场政治性上的斗争,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读到今日的苏东坡。但当时任宰相的王珪向宋神宗说的那句此心惟有蛰龙知,差点把苏东坡的老命给害了。这句话其实也不难懂,无非是王珪献媚嫉妒所言,意思是王珪说宋神宗是飞龙在天,而苏东坡却不敬天子,反而将自己说成蛰龙无人能欣赏。龙一直都是天子的象征。幸好当时旁边还有宰相章悙在,帮了苏东坡一把,而皇帝本身也比较英明,斥责了王珪一番,这马屁没拍成自然也脸上无光了。这幸好是在宋朝,要是放在清朝来说,苏东坡早就以文字狱案给咔嚓了。事后也惹得章悙大骂王珪的不齿行径,由此可观当时宋朝那种明争暗斗的风气。

image.png

  有趣的是,王珪还是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的宰相,还被列为名相。至于这名相怎么来的,去看看他史书上的事迹就知道了。朝廷大典多出于手。简单的说就是皇帝的诏令之类的文书大都出自于王珪之手,由他代笔。少所建明,客观的说就是没什么能力。更有趣的就是这三旨相公。三旨相公就是,皇帝上朝时,他视为取圣旨,意思就像领导要开会,我们得专注聆听,点头称好。皇帝颁布政令后,他视为领圣旨,意思就是不管领导发布的命令是对是错,只管恭恭敬敬地照做便是。退朝后告诉做事的人,他已得圣旨。简单的说就是无能的人只管拍马屁,故而三旨相公就是用来讽刺那种庸禄低能的朝官。

image.png

  客观的说,王珪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封建社会里像王珪这般对皇帝恭敬,皇帝说是就是,皇帝说对那就是对,皇帝说什么就做什么,无疑这样的臣子是深受帝王喜爱的。在封建史上,这种做法不正是忠臣的表现吗?至于能干与否就不重要了。反而一个臣子若是太能干,皇帝还得时时提防你不是。王珪的这种现象,只不过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社会观的表现罢了。王珪能历经三朝,位极人臣。客观的说也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很让皇帝省心,这名相的由来应该也是基于此,无功无过,唯命是从,这就是功。

  古代皇帝大都有作画写字赐给臣子的习惯。历史上记载,在宋仁宗时期,仁宗作飞白书,命王珪诚岁月姓名。简单的意思就是宋仁宗写好字,作好画后,让王珪著名是何人所作,何时何地。然后好分别赐给他的臣下们。欧阳修得双幅大书。王珪在绢尾写上了翰林学士臣王珪奉圣旨题。历史的有趣在于能从微小之处发现一些趣事。为什么划线标明这段,自然是有原因的。原因不在于宋仁宗赐予了什么。在欧阳修与王珪,以及末尾那句仍于绢尾书翰林学士臣王珪奉圣旨题,这简单的话里。

  史官是不会无缘无故写这么一段的。为什么要说王珪仍于绢书尾与奉圣旨题?实则是在说王珪的为人,以及对他的不齿。话说仁宗皇帝赐书画,王珪狐假虎威写上自己的名字不说,还打着皇上的旗号。好好的一幅皇帝墨宝,就这么被糟蹋了,而且欧阳修即便看见了不爽也不能说什么不是。王珪无非就是想说欧阳修你有才又怎么样?我才是最受宠的人,有典型的打着天子旗号,行龌龊之事的味道。由小处可观为人,由大处可观朝堂的明争暗斗,那种错综复杂的争权夺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